河南新密市西大街初级中学蔡银凤
现在对新课改革的褒贬不一.有高唱赞歌的,有大力批判的,更有左右彷徨的.我们一线老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亲身的体验,将会云里雾里,不知该怎么做.我认为,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应该要建立以下几点认识:
一、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取决于自己的实践
我们应该要学习理论书籍,我们应该要聆听专家讲座,但是我们更主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实践中去体会和验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经验.我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应该常反思三句话:
1、我学习了吗?
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认认真真地研读过一遍《数学课程标准》吗?没有学习它,没有认真研究它,还有充足的理由,跟着别人喊它是好的或是坏的吗?就显得太没底气了.
2、我体验了吗?
要真正搞懂新课程,就必须深入地去体验和实践.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试着有意识地进行专题关注:某一方面的理念或方法是否真的适合学生的学习?应该怎样改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我创造了吗?
现在老师们最需要的是关于新课程究竟该怎样操作的经验.我们只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地去尝试,不断地去探索,才会找出一条路来,也才会不断地丰富与创造新课程.量变引起质变,自下而上的课程经验才具有生命力.
二、方法不当反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就是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一个数学老师,他首先是个老师,其次才是数学老师;一个数学老师,他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次才是关注知识方法等的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是手段、是途径,教育才是目标,我们不能主次颠倒.我们更不能因为数学的学习,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数学的学习而让孩子的人格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试想,在追寻人生幸福的过程中,是自信心重要,还是一点数学知识重要?
一个只关注课本、只关注知识,而不关注孩子心灵的老师,绝对不是一个好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孩子真正的爱,是要引导并促进他们的和谐持续发展.这不仅是情感的付出,而且需要更多智慧的参与.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习更有价值的数学?如何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如何改变评价与激励的方法,让学生具备持久热爱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我们不要在新课程好与坏方面进行喋喋不休的争论,我们需要的是从我做起的实际行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事情且都是小事,但却反映出我们老师的教育思想不是在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与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就是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因为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教师的工作业绩.
三、学有价值,才能学得既主动又轻松
教学时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应用题.如给数学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四、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为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应用题具有抽象性,有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造成解题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轻松掌握解题方法.
应用题教学内涵丰富,如何让学生喜欢应用题,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从而真正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了这种境界才算是一堂成功的优秀的应用题教学课.比如学习应用题时,教师不是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先自己给学生准备好解决问题要用到的知识.要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两步的和一步的应用题,再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所学的应用题了.学生解答新的问题时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了,留给学生的只有繁难的计算.整节课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反正老师叫怎样就怎样.这种方法很普遍,根本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办法.
五.不要总在考虑这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关键要考虑这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否贴近教育的本真
学习不应看成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活动,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同时,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我们的孩子实在是太苦太累了,用牺牲欢乐的童年来换取那可怜的知识,真的是得不偿失.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一定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地改变教育观和学生观,不断地探索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努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不管怎么说,改总比不改强,干总比坐而论道强.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
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意识,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人们已经没有办法掌握所有的知识.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终生学习、学会生存.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己任,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这样,教师就会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上好每一节课了.如果有了这种新的教育观,就不会因为学生学不好而发脾气;就不会非得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设计课堂教学;就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为教师服务;就不会只是为了答好试卷而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很有人文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再现在我们面前.
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成长的摇篮.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