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梅李新平通讯作者胡明荣杨志超
(湖北襄樊枣阳市一医院441200)
【摘要】目的:通过改进采血环境和技巧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合格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和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新生儿足跟血传统采集方法和改进后采集方法效果对比。结果: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共采集1741份,其中17份不合格。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采集2463份,其中2份不合格.改进后的方法采血所需时间短,采集容易,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提高了血片合格率。结论:改进后的采血方法具有减轻新生儿疼痛,采集容易,标本合格率高,提高护理质量的成效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技巧;血片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8-0185-01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通过采集足跟部血液的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的筛查,使它们的临床表现尚未出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即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实施新生儿筛查可预防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筛查规范化将对预防出生人口缺陷,提高人口素质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筛查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筛查工作的质量。血片的合格与否对筛查结果有直接的影响。血片合格与否在整个筛查工作中占主导地位,为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成功率和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成功采集到合格的标本,我科广泛吸收国内先进经验,在我国2010年7月下发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改进采血技术,提高了血片的合格率,缩短了采集时间,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我科按照国家2010年7月下发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对采血者进行培训后采血1741份,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科在原采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共采集血片2463份。
1.2判断标准一次性采足3个血斑即为成功采血完成时间即为消毒皮肤待干后采血针刺破皮肤开始至采集完3个直径大于8mm血斑,消毒棉签按压取血部位至。合格滤纸干血片应为:每个血斑直径大于8mm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血斑无污染。[1]
1.3采血方法
1.3.1传统方法按传统的采血方法是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充分哺乳后采取头高足低位,充分按摩足部后用75%酒精消毒足跟外侧皮肤待干后,以新生儿笔型采血针刺入2—3mm,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取第二滴血,将血滴滴在滤纸片上,共采集3滴直径在于8mm的血斑。此方法采血所需时间长,采血时血斑不易形成、血液易凝固需重复滴血、血斑易污染、浸透不一致,有时需二次采血,对新生儿造成的痛苦大。
1.3.2改进后的方法①出生后72小时后,充分哺乳(包括母乳及其它奶制品)至少8次以上。3—7天内采血②采血时必须带口罩,帽子,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操作前空气消毒,半小时后方可操作③新生儿吃奶后1小时到2小时左右并沐浴后进行采血,调节室温28-30℃,新生儿置于辐射台上(辐射台温度调节31-32℃)取头高足低位,头肩抬高45°,足跟自然下垂,用75%酒精(消毒不可用除此以外的其他消毒物消毒)消毒足跟,消毒范围为直径2cm④自新生儿外侧足踝前缘向足底外侧缘(距足跟0.6-0.7cm处)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点为采血点⑤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新生儿足背,使其背伸,左手大拇指包绕左足跟,左手虎口要贴紧皮肤,握紧足跟以阻断静脉回流,使用一次性三棱采血针30-40°斜刺足跟内或外侧,深度小于3mm,轻微地挤压、放松、再挤压以形成较大的血滴,用干棉球试去第一滴血,滤纸对着流出的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液从滤纸的一面由中心向四周一次性渗入,并浸透到滤纸反面,确保滤纸正反面均渗透血液,至少采集3个血斑,不允许在滤纸两面分别滴血
2结果
传统采血方法采血1741份,其中17份不合格,平均采集时间约20-30秒,需重复采集者144份,采血所需时间长,难度大,需重复多次采血,血片易污染,血斑渗透不一致,对新生儿造成的痛苦大,增加感染几率。改进后共采集血片2463份,其中2份不合格,平均采集时间约5-10秒,需重复采集者13份。两组比较,其合格率及重复采集率和平均采集时间均有显著差异。
我科改进后的采血方法有以下显著特点:1.在充分哺乳后,恰当的时间内采集血片,降低了假阳性机率2.适宜的温度及体位足部保证了足跟有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利于采集时血斑的形成3.正确的采血手法避免应用力挤压而使血片混入组织液影响检验结果4.采用三棱采血针及斜刺采血法避免穿刺过深及反复穿刺,大大缩短采血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5.在上述几条的前提下血片采集时,血斑易形成,渗透一致,避免了重复采血增加血片污染的几率6.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提高家属满意度,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改进后的采血方法,在采血时间和采血成功率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有效的提高了标本合格率,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也减轻了新生儿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3讨论
足跟采血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末稍血液循环情况,根据新生儿血液循环特点:(1)新生儿血容量相对集中于躯干、四肢末梢血液循环较差、血液粘稠度高[2],(2)在自然状态下,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特别在冬天,四肢局部温度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传统采血方法,常不能做到一针采集到足够的血量需反复挤压局部易引起溶血现象,影响血标本的质量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时甚至需要重复针刺,增加新生儿局部组织的损伤和疼痛。本试验中观察组采用了采血前充分哺乳、沐浴、下肢下垂、斜刺进针、改进使用三棱穿刺针及改善操作环境等方法,促进了足跟部血管扩张充血、血流量增加,采血时血滴形成迅速且血量充足,提高了一次采血成功率,避免了传统采血方法因反复挤压局部引起溶血,使血标本合格率降低的缺点。同时还减少了新生儿足跟组织损伤和疼痛,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卫生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2]李日清.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0,21(10):130-131.
[3]向晓辉.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后足跟采血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08,37(24):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