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德鲁·怀斯的绘画风格及精神内涵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安德鲁·怀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以高超的写实技巧诠释心中的抽象世界。其作品所描绘的场景,深情地向众人叙述着他的孤独。本文以“孤独”的哲学内涵为切入点,浅析安德鲁怀斯孤独绘画风格的形成,并用符号学理论解读其画面中的精神内涵以及“自成一派”的绘画精髓。
关键词:安德鲁·怀斯孤独写实抽象怀乡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自为的常态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自我意识范畴。由此可得情感的哲学定义:情感就是由人类主观发起对客体事物价值关系的反应。孤独是人类情感中的一种表达。从哲学层面讲,孤独,正是人类众多自我意识具体形态中的一种。在生活节奏迅速加快的当下,绝大多数人所谓的孤独感仅仅是“被孤独”,是来源于现实中经受某种刺激后的空虚状态。而孤独与孤独感不同,孤独是人的应然状态——人意识到自己应该孤独,并为此而欣慰;孤独感则是人的实然状况,是由因果逻辑产生的真实感受。当然,孤独感与孤独并不可分,从孤独感到孤独的转变,即是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
怀斯的孤独,即是自为。提到自为,我们很容易把怀斯和梭罗联系在一起,的确两个人在孤独层面很有共通点。梭罗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孤身一人住在瓦尔登湖畔,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与内心深处的孤独对话。安德鲁·怀斯亦是如此,他的一生可以说未曾踏足过他的家乡查兹佛德和夏日度假村库辛村以外的地方,他的所有绘画作品皆是以这两个村庄的物体为对象进行创作。
忧郁且孤独——绘画风格的形成
由于安德鲁·怀斯的一生在家乡和库辛村度过,因此他所生长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对其绘画风格和作品精神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可分为三点:生活自然环境的影响、时代背景变化的影响、家庭氛围的影响。怀斯几乎一生都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山村里,每天都是丘陵草地相伴,偶尔几棵枯树、两三只鸟儿。也许是自然环境的压抑,怀斯的幼年生活略显无趣。生活环境仅仅是他“忧郁风格”形成的一个因素,另一因素则是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多灾多难。在其童年和青年时期分别经历了一战和二战以及世界经济危机。战乱和不安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怀斯的心灵,他的绘画风格也由此受到影响。黯然无助的现实生活使他变得愈加敏感,“忧郁风格”也从此逐渐渗透到他的作品中。
其父亲扎实的美术修养与所带来的艺术氛围使得从小跟随父亲学画的怀斯练就了傲人的绘画功底,也对写实主义十分熟练。随后,他逐步将自己的创作对象聚焦在乡村生活的记录。1945年,怀斯的父亲不幸意外去世,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氛围下,父亲的离去对于安德鲁·怀斯而言更为雪上加霜,经历沉重的打击后,忧郁且孤独的画面基调由此形成。
画面皆孤独——解读其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父亲的去世,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这也毫无疑问成为他艺术道路的转折。他将这种极度沉痛的情绪转移到他所描绘的风景中,使风景画具备某种意义,而非像之前那样游戏般随意描绘自然景色。《冬季》(图1)是安德鲁·怀斯在父亲离世后创作的第一幅作品,由此完成了其艺术生涯上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也形成了其绘画作品独有的哲学思想——“主观渗入客体”,即将主观思想附加在客观物体当中。
这幅作品的背景大量使用褐灰色描绘这片萧瑟的草地,满山的枯草和山腰的一片积雪让人感到瑟瑟的寒风;构图上刻意把天空压得所剩无几,令人窒息;主人公在画面的中下方,身着冷黑色外套在背景中显得格外突兀,黑色的伤感和褐色的忧郁使画面愈加沉重;青年扭捏的姿态、苍白的面庞和黯然的神情暗喻了怀斯丧父后的形只影单,摇摇欲坠的只剩下影子作伴。整个画面的不稳定性已到达观者所能承受极限,这种不稳定所释放的孤独与压抑也是怀斯寄托哀思最好的诠释。他用孤寂的心灵解读眼中的世界,身边消逝的亲人,更使他体会生命的悲凉,并用画笔勾画出时空的情感和短暂生命的永恒姿态。他用孤寂的
图1《冬季》
以土褐色为主的灰调是怀斯作品的标签之一,从1946年的《冬季》开始,在这之后的每幅作品都几乎使用这种色调。同样的表现手法也被怀斯运用在《克里斯蒂安娜的世界》(图2)中。其绘画的哲学思想及孤独感、形式感在这幅作品中均得到突出展现。画中身患疾病的主人公是怀斯的邻居,她目光朝向远方的房子,表现出十分吃力,她的姿态仿佛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却又那么无助。这幅画展出时曾经打动了无数美国人,但我仍然觉得它看上去不是那么自然,说是将怀斯的精神寄托于安娜身上也略显牵强。画面中安娜娇怜的姿态似乎是被怀斯刻意摆弄,虽说营造了一种略微孤寂感的同情,但却显现出了无以言表的生硬感。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残疾人的状态,这是非常态的瞬间,而这种非常态本不应该被怀斯设计。相反,他为克里斯蒂安娜创作的其他作品仍然保持以往的质朴。
图2《克里斯蒂安娜的世界》
怀斯的作品有很强的符号性。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提到,“艺术中的符号是指其中应用的普遍符号,它是一种暗喻,是作为构成艺术符号整体的一部分,有其自身公开的或隐藏的真实意义。”怀斯的画作中所流露的强烈孤独与压抑,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明显易懂了。画中的色调、构图、人物动态以及他所描绘的凋零的植物、枯黄的草地、废弃的木筏、沉寂的湖水等无一不是在暗喻其内心的情感,而这些也成为怀斯表达内心孤寂的强有力的符号。能够真正走进观者内心的作品都共有一种特性。那就是仅仅透过作品表象所呈现的意境,感知到画家的精神世界。怀斯通过“符号”的巧妙运用,与观者进行灵魂对话,使人们认同作者的精神并感同身受。他笔下的景物虽质朴、真实,但整体的意境超越平凡并引人深思。他仿佛那里的守望者,宁静而安然的思考对自然对生命的本真意义。倘若单独欣赏怀斯笔下的风景,其画面所产生的强烈张力将观者的意识吸入画中,与其精神产生共鸣,并沉浸于凄美的孤寂。每一幅都尤为孤独。
坚持孤独——介于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之间的自成一派
在父亲的传授下,怀斯很早就形成了写实主义绘画风格,由于其对每幅作品的细节把控细致入微,因此怀斯常常被“误判”为现实主义画派。但如果单单着眼于这位艺术家的画作本身,你就会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怀斯作品中饱含着强烈的个人精神,他创作过程保持冷静思考,用思想作画;用心灵和智慧揭示了另一个不为众多灵魂所感知的世界。从作品本身的思考性可剖析出其真正表达的哲学内涵与核心思想。
怀斯作品中的复杂与纠结已经不能拿当时的抽象主义来评判了。在20世纪初,美术界掀起了抽象主义风潮,许多画家由此挤入抽象主义大军。但同时期的怀斯孑然一身在当时的美术发展潮流中逆水行舟,他通过思考与实践,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意境。他的作品表面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展现自然世界,而其中却蕴含着不同程度的抽象——不是夸张的冲动,更不是无拘束的形式,而是将瞬间记忆的真实附加在具象的描绘中。这种真实跨越了时空与想象,交织在客观物象中,从而成为那瞬间心灵的“真实”。怀斯运用该写实手段将他蕴藏在内心的抽象精神美好的诠释了出来。
怀斯总是把看似不相容的两种绘画流派有机地融入他的作品,使写实与抽象互为依托,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融合,形成了用写实的手法表现抽象意味的独特且重要的绘画观念,即“具象中的抽象”。他即没有像写实主义那样复刻所绘场景,亦没有像抽象主义的夸张表现;因此真实性表述的外壳是怀斯抽象精神的载体。《Raven’scove》(图3乌鸦的海湾)正可以概括他绘画思想和他“独一无二”的原因。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浪漫而富有洞察力的观察家,一个毕生在客体中追求抽象的献身者。矮松的树枝暗示乌鸦的存在,亦可能就是这些乌鸦在岸边的岩石上磕碎贝壳,把它们衔到树荫下。穿出画面的风滑过松树的枝叶、温润的空气行走于草间、远处孤独的浪花拍岸等自然感受也正是饱含了怀斯对家乡的依恋。或许,贝壳代表着某种利益,而乌鸦是暗示他自己,敲碎的贝壳隐喻了他对某种利益的不满和愤慨。但只是猜测,真正能解读的只有怀斯自己。他主观赋予客体另外的意义,通过写实绘法把他所想表达的抽象性转化出来——来自他内心的判断。
“客体本身已没有故事,只剩下颜色和形状。”他说。
图3《Raven’scove》
结语
孤独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哲学的孤独是一种纯粹的主观意识,也是创作的灵感来源。这位影响深远的画家安德鲁·怀斯,也正是因为他孤独的情绪造就了其作品独有的精神世界。他将现实与感受你相交融,将内心深处的意识和感情倾注在画布上,抽象的意境和写实的诠释将画中的一景一物深入人心。其作品的魅力之处就在于能让观者与作品之间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和强烈的共鸣。淡淡的忧郁、稍的黯然、若隐若现的孤寂、杳无边界的悠远甚至狂喜和眷恋。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善于挖掘其内心本真的孤独,就像怀斯这样。
参考文献
[1]陆庆龙,《“心物之间”的风景绘画美学诠释》[J],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2015
[2]旺达·M·科恩,《怀斯的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张雁卓,《艺术大师安德鲁·怀斯绘画风格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4]冯国清,安德鲁·怀斯的《克丽丝蒂娜》,世界文化,1998(2)
[5]安希孟,《孤独的哲学》,江苏社会科学,2004
[6]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南京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