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体验活动中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生活中体验活动中探究

杨术芳

杨术芳(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山东东营257000)

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品德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离不开良好的品德,二者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因此,道德教育只有表现出生活的特性,才会有教育的实效。生活,是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好的老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儿童已有的生活积累,通过多种活动来启发儿童思维,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探索中,笔者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让课堂充满情趣

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中,《品德与生活》也正是这样。课堂上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有实地采访调查,快乐的教学游戏,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还有生动形象的情境表演,这些都为教师提供教育的机会,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那么,活动的设计就得从学生的世界入手,找到恰如其分的切入点,吸引学生乐在其中,良好品德与行为教育形成在其中。

例如,笔者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这一课时,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和“渐进性”原则,在教法上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谈话法、启发法、分析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采用了体验法、讨论法、游戏法把诚实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笔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作为主人公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直接引入。“羊村里要放学了,村长正在布置作业,喜羊羊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作业没听清楚,就飞快地跑出教室。第二天,村长让交作业,这时喜羊羊才发现自己少做了一项。你们说,喜羊羊应该怎么跟村长说呢?”让学生续编故事不同的结尾,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结尾编得好,讨论为什么好。最后明理导入,点明主题———诚实的孩子人人夸。通过“喜羊羊忘记做作业”这个情境创设,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这样自然、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直接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在交流讨论故事结尾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的“诚实”教育。

二、在活动中体验,在生活中发展

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核心和灵魂。让儿童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形成行为习惯。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的儿童,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操、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只有取自学生生活中的东西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乐于接受,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例如,《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这一课时,以现场直播———实话实说的形式由教师、家长、学生组成一个实话实说场面,教师当活动主持人,听家长讲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诚实的故事。这应该是一堂没有画句号的课,学生们的诚实行动要持续进行,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笔者先请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不诚实的行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说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从根本上克服自身说谎的行为。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去承认错误,教师向学生家长发一封调查问卷,请家长给予反馈。由此,也做到了学在课内,做在课外,拓宽时空,内外结合,把学习教育活动渗透进学生生活的全过程。

三、在活动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更能激发对事物的美好情感,增强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我会爱护牙齿》这一课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谈掉牙的感觉”“介绍掉牙时发生的有趣的或难忘的事”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换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消除了掉牙的恐惧心理,从而为换牙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整个活动中人人有事做,有话说,并从中悟出一些生活道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为他们提供探究、发现、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调查、思考、研讨等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牙齿更换的规律,也增强了保护牙齿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探究活动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发地“生成”,教师不给予指导,也不加以掌握,让学生开着“无轨电车”,课堂上就很容易出现“散乱”的答复,显得“有形”而“无神”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出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引导、示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高效地进行活动。

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舞台,作为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个活动舞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开放的活动空间,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将课堂还给学生,创建自主、互动、和谐的品德与生活课堂,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自己感受体验,发现问题,悟出道理。教师应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