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216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消化性溃疡216例临床分析

郭晓霞

郭晓霞(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医院内科辽宁铁岭112000)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现就本人在2000-2010年的工作中经历的21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6例患者中,男127例,女89例,男女比1.43∶1,年龄16~84岁,平均52岁。以6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老年组65例,平均68岁(60~84岁),中青年组151例,平均39岁(16~59岁)。

1.2临床表现:

1.2.1慢性过程病程为1月到35年,平均12年。

1.2.2周期性发作期3天到4月,缓解期1周到15年。

1.2.3季节性秋冬发病79例,夏季33例,冬春104例。

1.2.4节律性空腹痛即餐后2-4小时或(及)午夜痛98例;餐后痛46例;无规律痛或只有上腹部烧灼感、反酸、嗳气及腹胀等72例。

1.2.5疼痛性质有烧灼样疼痛、较剧烈疼痛、刀割样疼痛、隐痛、钝痛、胀痛及反酸、嗳气等不适感。

1.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3.1镜像检查180例为胃镜诊断,25例为X线钡餐诊断,11例因穿孔行手术诊断。溃疡特点:216例溃疡中,胃溃疡83例(38.43%),其中老年组48例,十二指肠溃疡116例(53.70%),其中中青年组81例,复合性溃疡17例(7.87%)。胃溃疡中胃窦、胃角溃疡69例(83.13%),胃体溃疡11例(13.25%),幽门管溃疡2例(2.41%),胃底溃疡1例(1.21%)。十二指肠溃疡中球后溃疡8例(6.02%)。所有胃镜及手术诊断胃溃疡的患者均行组织活检,恶性3例(3%)。

1.3.2Hp感染及NSAIDs相关的溃疡180例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总阳性率69.9%,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71.55%(83/116)和62.65%(52/83)。全部患者均询问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史,与NSAIDs相关的溃疡共60例,占27.78%。

1.4治疗与转归199例良性溃疡患者中,11例溃疡穿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0例痊愈,1例死亡;10例幽门梗阻患者有8例经内科治疗好转,2例行手术治疗后好转;18例出血患者有15例经药物和内镜止血治疗痊愈,3例因内科治疗无效或再出血行手术治疗,160例无并发症患者均行根除Hp、抑酸或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112例(70.00%)症状完全消失,25例(15.63%)明显好转;36例治疗后半年至1年症状复发。

2讨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粘膜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虽然经常受强侵蚀力的胃酸(盐酸)、在酸性环境下被激活并能水解蛋白质的胃蛋白酶(酶的一种)和摄入的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却能抵御这些侵袭因素的损害,维持粘膜的完整性。但当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致使胃酸、胃蛋白酶消化其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损伤了黏膜组织,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形成。消化性溃疡,有时简称为溃疡,是全球性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并发症多且严重。

就本组病例总结消化性溃疡有以下特点:(1)溃疡与性别的关系:男性患病较女性偏多(1.43∶1)。(2)溃疡与年龄的关系: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年至老年人多见。老年人以胃溃疡多见,占57.83%(48/35);中青年人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占69.83%(81/35)。(3)溃疡的季节分布: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有明显季节性,多于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183例),夏季最低(33例)(9.65%)。表明消化性溃疡好发于天气寒冷温差较大的季节。(4)溃疡的慢性过程:病史较长,可达数年或数十年。(5)溃疡发作的周期性:发作与缓解相交替,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年,缓解期长短不一。(6)溃疡疼痛的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即餐后2-4小时或(及)午夜痛;胃溃疡多为餐后痛。(7)疼痛性质:多样化,可为灼痛、剧痛、隐痛、钝痛、胀痛及饥饿样痛等。(8)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非甾体抗炎药与溃疡发生有关。(9)胃镜是确诊消化性溃疡首选的检查方法。胃溃疡多发生在胃窦和胃角,胃体、胃底少见;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球部,球后溃疡少见。(10)根除Hp、抑酸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有可能彻底治愈溃疡病。

随着胃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和心理因素发生明显的改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和治愈率都将有明显增加。因此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质,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去除不良生活习惯,广泛开展胃镜的普查工作,能使溃疡病得到早期的综合治疗,促进溃疡的持久愈合,防止复发和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7-395.

[2]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9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