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血清学方法的临床价值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血清学方法的临床价值比较

王珏

湖南省胸科医院省结核病防治所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血清学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肺炎支原体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冷凝集试验、胶体金渗滤试验、颗粒间接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比较检查结果。结果:颗粒间接凝集试验的阳性率与胶体金渗滤试验、冷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法的阳性率均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法的阳性率与胶体金渗滤试验的阳性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颗粒间接凝集试验测定肺炎支原体的灵敏度较高,可有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学方法;临床价值

肺炎支原体(MP)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该病原可独立生活且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肺炎支原体不仅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还对患者身体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患者患支原体肺炎后,多表现为支气管炎、气管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部分为下呼吸道感染,且可能引发心包炎、心肌炎、肾炎性肾病、急性肾炎、血液系统疾病等。相关研究指出,脑梗死、周围神经炎、横断性脊髓炎、脑膜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均与MP有密切联系。由此可见,检测抗肺炎支原体抗体在尽早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血清学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肺炎支原体患者51例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成果,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肺炎支原体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通用的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1岁~38岁,平均年龄(18.69±6.17)岁。

1.2方法

采集所有患儿的血清,根据试验要求分离并妥善保存待检。使用酶联免疫法对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操作严格根据操作标准进行,用MK3酶标仪来判断检测结果,S/CO>1.0\时,检测结果为阳性。使用冷凝集试验直接测定分离后的血清,凝集价超过1:32即为阳性。使用胶体金渗滤试验直接测定分离后的血清,出现两条线即为阳性。使用SERPDIA-MYCOII进行颗粒间接凝集试验,血清标本与致敏粒子的反应图像为阳性或强阳性,且血清标本与未致敏粒子的反应图像为阴性,即可判断为阳性。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冷凝集试验测得患儿血清呈阳性的有8例,阳性率为15.69%;胶体金渗滤试验测得患儿血清呈阳性的有5例,阳性率为9.80%;颗粒间接凝集试验测得患儿血清呈阳性的有24例,阳性率为47.06%;酶联免疫法测得患儿血清呈阳性的有14例,阳性率为27.45%。颗粒间接凝集试验与胶体金渗滤试验、冷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法的阳性率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X2=16.49、11.66、4.19有统计学意义。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渗滤试验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X2=4.83,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肺炎支原体引发的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是临床上多见于年龄较小的群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患者的飞沫进行传播,其潜伏时间约为16~32天,且患者出现感染临床症状的1周内,其呼吸道中的支原体浓度最大[1]。从潜伏期至症状减轻后数周内均具有传染性。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患者机体免疫系统会自行抵抗病原的侵蚀,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如多克隆激活B细胞、T细胞含量升高,细胞毒T细胞的溶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增强等,且机体出现抗体,促使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使得机体器官组织受到损害[2]。相关研究指出,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患者的机体出现的多种类型的免疫应答的现象与糖脂抗原有密切联系[3]。

本次研究中,冷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为15.69%,胶体金渗滤试验的阳性率为11.76%,颗粒间接凝集试验的阳性率为47.0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为27.45%。可见,颗粒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相关研究指出,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26.84%,与本次研究相近。在这四种检测方法中,颗粒间接凝集试验的阳性率与冷凝集试验、胶体金渗滤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存在较大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颗粒间接凝集试验的灵敏度较高。本次研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比冷凝集试验、胶体金渗滤试验的阳性率要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与胶体金渗滤试验的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灵敏度高于冷凝集试验和胶体金渗滤试验。在这四种检测方法中,冷凝集试验的操作步骤较多,试验的时间较长,且假阴性率较高。胶体金渗滤试验的操作较简单,且试验的时间短,但是假阴性率较高,灵敏度不高。由此可见,冷凝集试验与胶体金渗滤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均不高。

支原体自身的特殊性质会引发患者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抗体,其中,特异性抗体具有预防疾病发生和促进身体恢复的作用,但是强化这种抗体反应可能加重病情[4]。患者感染MP后,患者机体内B细胞受到刺激而产生IgM抗体和特异性IgM抗体,会改变患者机体细胞膜抗原的结构,进而使患者机体出现病理免疫反应。患者感染MP后7天左右,机体内会出现IgM抗体,且感染21~28天IgM抗体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IgM抗体含量会逐渐下降。相关研究指出,患者出现感染MP后的临床症状而就诊时,其机体内的IgM抗体水平较高,检测IgM抗体可为MP感染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5]。而本次研究中,颗粒间接凝集试验检测IgM抗体的灵敏度均高于另三种方法,因此,临床上可应用颗粒间接凝集试验检测MP。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特殊的病原,其与细菌和病毒均有较大的不同。该病原没有细胞壁,但是病原体内存在DNA、RNA,因此,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等抑制病原体细胞壁合成过程的抗生素均无法消除该病原。临床上通常应用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抑制病原体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患者进行治疗。尽早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引发的各种疾病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且早期诊治的难度比后期要小,因此,寻找灵敏度较高、操作时间短的检测方法对诊治肺炎支原体引发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而从本次研究可看出,颗粒间接凝集试验的灵敏度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善春,张宏侠,尹敢,等.三种血清学实验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22(01):85-86.

[2]李双玉.IRS-PCR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与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3.

[3]林超群,黎运西,黎冠峰,等.血清肺炎支原体DNA定量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5,13(12):1880-1882.

[4]袁应华,刘瑾,成洁,等.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7(03):343-344.

[5]倪少娟,黄丽英,曾尚娟,等.两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20(21):282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