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五字”关攻克作文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突破“五字”关攻克作文关

刘崇娟

刘崇娟(平度市门村小学,山东青岛266700)

提起作文,“难”字当头,学生反感,老师犯愁,迫于无奈,七拼八凑,出现了作文“一大抄”的势头。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攻克作文难关,需突破“五字”关。

一、“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小学生来说最感兴趣的无非是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的教学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以情感为纽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笔者常常利用活动课和自习课等时间与学生畅谈,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谈他们的喜怒哀乐,以达到沟通感情,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渴求什么……从中找到“趣”字。

有个学生作文时常抓耳挠腮,一点兴趣都没有。有一次,全班同学要完成《暑假里的一件事》的作文,他又不知如何是好,觉得无事可写。这时,笔者请他回忆一下假期里有没有稍微好玩儿一点的事,说出来大家听听。他想了想,抓抓头皮说:“帮邻居卖过一次西瓜,还是蛮好玩儿的。不过,那怎么能算一件事,我是去玩玩的。”笔者紧追不放,鼓励他说说这件好玩儿的事。于是他就说开了,越说越起劲儿,尤其是卖西瓜的过程,显示自己如何会看秤,如何讲价,等等。最后他还补充说:“这没法儿写成文章,只是好玩儿罢了!”这时,同学们的提问帮助了他,①你为什么要帮他卖西瓜?是他忙不过来吧?②你生意做得怎么样?③主人是谢你了还是夸你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加上老师的因势利导,这位同学不知不觉地“说”了一篇文章,剩下的就是“用我笔写我口”了。

二、“活”字

许多教师在学生作文的评语中写到“枯燥无味”,“像记流水账”等。其实,这是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理性分析,忽视形象的再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导致学生把作文写“死”了。实践证明,要让作文“活”起来,必须开阔思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选题到选材达到一个“新”字。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学生很厌倦,怎样创新,笔者让学生根据写作中心重新命题,大家七嘴八舌,《夸夸××》《笔者讨厌××××》《××真××》《我想××××》等创新的题目层出不穷。

再如,写《一件难忘的事》,笔者除了让学生重命题以外,还要求在选材上达到“新”字。当然,材料新不等于特殊的、惊天动地的事情,许多微不足道的事和现象不仅新而且能“以小见大”。只要“真”就能“新”,只有“新”方能“活”。

三、“多”字

单凭每学期八篇作文的练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大训练量,增多练笔的机会,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渐渐提高。

1.日记,取名“知心朋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甚至自己从不愿对任何人说的心里话,用笔向“知心朋友”倾诉,每天一篇,不受任何限制。学生写起来无忧无虑,表达的淋漓尽致。

2.周记。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交给老师,老师择优朗读评讲。

3.课堂小练笔。抓住课文的不同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小练习。如读后感、续写、缩写、仿写、改写、课堂一得等,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写作水平,一举两得。

4.在班级墙报上开辟“班级佳作欣赏栏”,不定期地把学生的佳作张贴出来,并加上按语,供全体师生欣赏。

四、“广”字

丰富学生生活,开拓素材来源,从根本上说,也是攻克作文难关的又一主要渠道。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考虑到农村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广播、电视,笔者就经常和学生谈论电视,向学生推荐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电视广告,“星星河”“快乐直通车”“世界各地”“祖国各地”“新闻联播”等栏目。在观看以后和学生一起谈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后的感受,在学生兴趣很高时,笔者就故意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写下来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玩乐中提高了。

五、“好”字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阅读不可少。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汇,引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模仿的范例。为了以读促写,笔者注重了以下几项工作:

1.在班级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家的书带来,经过选择以后,陈列在图书橱里,供大家阅读。

2.要求学生每天回家读一篇短文,要读通读懂,还要摘录好词好句,写好读书笔记。

3.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把好文章写在投影片上,和大家一起阅读,一起赏析。遇到好的段落,笔者和学生一起朗读、背诵,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前提下,尽情享受着读书笔记快乐。

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兴趣,陶冶了情操,而且也从阅读中汲取了丰富的写作营养,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写作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总之,“趣”“活”“多”“广”“好”五字相辅相成,联系密切,缺一不可。想要攻下作文关,必先突破“五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