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婉芬(浙江省金华市秋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1016)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286-01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层一过性的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症状[1]。门诊换药室在处理急症、创伤时,患者或陪同人员常发生晕厥,轻者数分钟内自行缓解,重者发生跌倒、骨折,甚至危及生命,必须引起换药室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2]。为避免或降低此类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本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门诊换药室对就诊的1026例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与2009年~2010同期比较,晕厥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门诊换药室就诊患者1026例。其中男612例,女414例,年龄4~67岁;换药213例,清创缝合537,急诊外科处置254例,其它22例。
2.结果1026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发生一般晕厥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发生率为0.68%,与2009年至2010同期比较,晕厥发生率由2.4%下降至0.68%,且无晕厥严重并发症发生。
二.护理干预
1.心理干预热情接待患者,以同情、理解、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在处置前向患者婉转地解释处置室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尽可能消除其恐惧心理,这对于预防晕厥的发生很重要。对心理高度紧张、焦虑的患者,耐心讲解处置方式和创伤愈合基本过程,使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处置。对出血多的创面及时止血,并隔离患者的视线,术中安慰患者,找些轻松的话题与之交流,分散注意力。保持换药室内环境整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及时清理污物和血渍,避免不必要的进出,减少噪音,防止一些不良刺激加重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2.高危因素干预门诊换药室护士应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病史、了解病情,评估是否存在晕厥的高危因素,必要时准备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葡糖糖等。对既往有晕血、晕针史及体质虚弱、高度紧张的患者允许在陪护下操作。对低血糖病史者避免在空腹状态下操作,必要时给含糖饮料。有药物过敏史者要观察用药反应。对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询问药物服用情况,操作之前监测血压,必要时在心电监护下操作。鼓励患者说出不适,操作中如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应暂停操作,立即平卧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判断晕厥的原因和类型,去除病因,作出相应处理。
3.体位干预换药室常发生体位低血压性晕厥,通常出现在体位改变时,多发生于原有血容量不足和空腹患者。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晕厥,伴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大汗、脉搏细弱,平卧后症状迅速缓解。因此,所有患者尽可能采取卧位处置,以保证患者大脑供血,增加回心血量,处理结束后,扶患者慢慢坐起,观察有无头晕,如无,下地站立30分钟以上再行走。变换体位时勿过猛,宜缓慢。
4.疼痛干预由于创伤影响、处置过程中消毒液的刺激以及缝合、手术、包扎等操作,患者均感到疼痛,轻者可忍受,重者产生剧痛无法忍受。因此,在处置前尽可能给予麻醉,采用局部麻醉,调整好局麻药用量,避免反复追加。清创使用无刺激性的消毒液冲洗伤口,疼痛敏感者术后适当使用止痛剂。操作者要做到动作轻、快、稳、准,避免反复刺激致痛。
三.小结
晕厥作为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死性。因此尽快对这类患者作出诊断并给与治疗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要提高预见能力防患于未然,根据其诱因及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意外损伤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门诊急诊处置、清创、换药的患者,由于起病急骤,对治疗过程缺少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恐惧、焦虑,且大部分患者都是敏感部位如四肢末梢和浅表皮肤,这些部位神经末梢丰富,痛觉敏感加上消毒液冲洗伤口,手术操作加重疼痛等因素而发生晕厥。因此,门诊换药室护理人员应掌握晕厥发生的原因和机理,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掌握病史,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或减少诱因,防止发生晕厥。临床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干预、体位干预、高危因素干预和疼痛干预后,晕厥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护理干预有效,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彩霞.冯小华.急诊常见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基层医学论坛,2002,30(12),879~880.
[2]张莉华.杨惠敏.门诊换药室发生各类晕厥的预防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37~838.
[3]陈秀真.常见晕厥的预防及护理.职业与健康,2004,20(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