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珍
(云南省大理州医院儿科一区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对73例小儿脑瘫患者在使用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及针灸康复治疗的同时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疗效。方法:将小儿放于婴儿高压氧舱内加压吸氧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1.5小时,10-15天为一疗程,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及对治疗的反应做3-6个疗程。结果:7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结论:脑瘫治疗中高压氧治疗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脑瘫;高压氧
【中图分类号】R7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39-001
1一般资料
73例脑瘫的高压氧治疗中,年龄最大9岁,最小2个月,其中早产13例,出生时有产瘤2例,生后病理性黄疸2例,过期产羊水粪染3例,脐带绕颈剖腹产19例,臀位难产1例,胎吸及产钳助产3例,妊高症剖腹产6例,先兆流产胞胎剖腹产1例,顺产但妊娠反应重且持续时间长7例,均经过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脑发育迟缓或不良。另外16例为脑炎后遗症——脑软化及脑萎缩。
2临床症状
2.1运动落后及斜视,智力正常。
2.2一侧肢体运动不灵活,智力正常。
2.3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如坐站及走路延迟,不会说话,手眼不协调等。
2.4症状最严重的患者表现为智力及运动落后的同时还有癫痫的症状。
3治疗及观察
3.1一般治疗
3.1.1常规给与营养脑细胞,促进脑代谢的药物,可口服或静脉输液。
3.1.2有条件的给予针灸,按摩及康复训练。
3.1.3条件更好的给与水疗及中药浴。
3.1.4指导家属和孩子多说话,给孩子播放音乐,多给与良性刺激如给孩子看颜色鲜艳的图画及玩具,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增加营养,增强孩子的体质。
3.2高压氧治疗:将患者置于婴儿高压氧舱内加压吸氧,一般初次治疗时使用压力为1.2-1.5ATA,以防患者出现耳痛导致大的孩子在舱内哭闹不愿配合治疗,经2-3次治疗后患者逐渐适应,可逐渐增加压力到2ATA,每天1次,10-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0-15天,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做3-6疗程。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建议每间隔2-3个月后再做1疗程,尽量让孩子的阳性症状消失。
3.3观察:在治疗中我们发现,营养状况好的孩子在治疗后恢复较快,一般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家属就感觉到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有改善,如流涎减少,独坐的时间延长,肌张力增高的情况稍有改善,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而多数脑瘫患者的营养状况差,存在体重偏轻,营养不良的情况,抵抗力偏低,要经过3-4个疗程的治疗才能看到好转的迹象。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患者单纯给以高压氧及药物治疗,同时加强营养,症状仍然有改善。
4高压氧治疗脑瘫的机理[1]
高压氧能极大的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使缺血缺氧的神经系统重新获得丰富的氧气供应,使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得到改善,加速受损脑组织的修复和脑功能的恢复。
5讨论
5.1高压氧治疗脑瘫要抓住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孩子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当发现竖头不稳,眼球及四肢活动不灵活,不会逗笑时,家属应高度重视,立即带孩子到有条件的医院做相关检查,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不能凭老观念,期望等待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孩子能好起来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影响了孩子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5.2产科.儿科及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要学习与高压氧相关的知识,同时做好对家属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孕期及出生前后有异常情况时,嘱咐家属认真观察孩子的情况如进食、反应、四肢运动情况,眼球是否灵活等,并定时随访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而给予积极的治疗,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和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5.3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对脑瘫的诊断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除了脑炎后遗症外,60例患者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脑叶的脑沟增宽,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灰白质的界限欠清或消失,白质髓鞘尚未发育成熟。症状轻的患者做CT时无异常,经过做核磁共振时仍然为上述表现。曾经有3例孩子出生时窒息,3个月时复查CT正常,但孩子一岁多时仍然不能独坐及站立,不会说话,做核磁共振后也为上述表现。经过高压氧及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