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阳何雄志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确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调取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先用单因素分析,选取有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分析所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测结果,得出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有年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清碳酸根、内生肌酐清除率、总蛋白、肿瘤标记物等项目,再使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总胆红素、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腹水、肝性脑病、血清碳酸根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这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测结果,及时预测和控制乙肝肝硬化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预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36-02
乙肝肝硬化是肝脏疾病晚期,由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恶化所致,患者可能有腹水、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等[1]。该病致死率高,生存期普遍较短[2]。为了能够很好的预防乙肝肝硬化、控制和治疗乙肝肝硬化以及预测性判断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后情况,本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与病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参考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确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经院方以及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后,调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完整临床病案。包括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11岁。CTP分级:4例A级(随访期间死亡2例),9例B级,17例C级(随访期间死亡1例)。随访时间:5~25个月,期间3例死亡。截止至2014年1月,所有研究对象中最长生存期为65个月。
1.2方法
整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病程。患者入院后检查项目和结果。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尿蛋白、生化肝功、生化肾功、免疫甲胎蛋白、肝纤维化、腹水、血清电解质、凝血功能、便潜血检测、血清电解质、血气、影像学检测门脉宽度、自发性腹膜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机体感染情况、肝肾综合征等,并按照随访时间计算研究对象生存期。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各项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的实验数据,用寿命表计算法计算生存期,用Kaplai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影响意义的单因素用Cox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结果
分析临床资料得出,年龄、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总胆汁酸、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中离子(钾、氯、钠、磷、碳酸氢根)、内生肌酐清除率、尿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血浆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胆碱酯酶等26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乙肝肝硬化具有影响(P<0.05)。临床症状中的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以及门脉高压均对乙肝肝硬化预后有影响(P<0.05)。具体数值见表1、2、3。
3.讨论
乙肝肝硬化是由于单一或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功能受损害,肝脏出现进行性、弥漫性或慢性的纤维性病变。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肝脏表现为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肝脏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3]。以上三种病变反复交叉渐进,造成肝小叶结构、肝脏内血液循环受到改造重建,肝脏变形、质地变硬,出现乙肝肝硬化。
有研究采集大量病例样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年龄是乙肝肝硬化的高危因素[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使用COX回归模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内酸碱平衡与乙肝肝硬化预后具有相关性。虞作春[5]等人研究结果证明乙肝肝硬化预后与体内多因素具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体内pH值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的影响因素,且患者体内合并低氧饱和度或低二氧化碳饱和度都会增加乙肝肝硬化的死亡率,可见,乙肝肝硬化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6]。可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参考该项实验室检查数据,判断乙肝肝硬化预后[7]。
医学界公认总胆红素能够影响乙肝肝硬化的预后,几乎评估肝病预后的模型中都有该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总胆红素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中均具有影响预后的作用。林菁华[9]等人研究乙肝肝硬化预后影响因素时,将AST纳入肝病预后评估模型中,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中,单因素分析中AST具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具有一定联系,AST结果不佳提示肝功能差,肝功能出现恶化的患者乙肝肝硬化预后结果可能更加恶化。
综上所述,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年龄、体内酸碱平衡程度、是否有腹水以及腹水的严重程度、是否并发肝性脑病以及肝性脑病的程度、血清转氨酶含量、总胆红素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乙肝肝硬化进行预测和控制[10]。
【参考文献】
[1]朱艾征.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10):47-48.
[2]曾转萍,廖日房,周卫平.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01):72-74.
[3]辛晓丽.肝硬化早期腹水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1-12,16.
[4]李宜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江西医药,2014,49(05):415-417.
[5]虞作春,张文宏,方静.肝硬化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其与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的相关性[J].临床医学,2003,23(12):63-64.
[6]翟厚峰,赵焕东,何清等.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8):107-108.
[7]王富珍,齐亚莉,龚晓红等.北京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个人负担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4,08(05):389-392.
[8]林菁华,文卓夫.216例肝硬化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06):718-721,724.
[9]林菁华,文卓夫.216例肝硬化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06):718-721,724.
[10]程宁,林海燕,张凡.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AST/ALT比值在肝硬化分级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03):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