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课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浅析高中语文课改

李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改问题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在教学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教学改革中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语文课堂教育中普遍存在内容多、时间少,学生多、器材少,理论灌输多、操作实践少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本文就在课改过程中如何构建格式新颖的语文课堂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1高中语文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新旧体系下教师角色不好定位。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师生之间是典型的“你授我受”的关系,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在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无视学生的反应和需求,独自兴趣盎然的讲解着,只注重预设教学方案的落实程度和自身的教学技巧熟练程度,恰恰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入新课改以后,不能及时对这种关系作出调整和转变,不能恰当的定位教师的角色,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做得不足等都是我们在新的教育条件下面临的问题。

1.2教学思维没能及时转变。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改变多年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没能实现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没有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很多教师不提倡“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对“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教学方式不采用,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的培养。

1.3新旧教学评价出现问题。新的课程体系下,要求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让众多老师困惑的是这些新东西在高考语文中能体现出来多少,以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的意图,要通过高考呈现出来仍然很难,应试在某种意义上仍是教育的核心任务,这就让很多老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边要积极参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另一边还要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贯彻新课程理念被讽落伍,贯彻新课程理念又担心学生成绩受到影响。不光是对教师的评价出现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语文新课标重在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过多过滥的考试必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厌恶语文,同时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未进行多元化评价,没客观全面的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没得到提高。

2改善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方法

2.1转变教育理念,合理定位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权威,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良好沟通和良好理解等,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对此,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对自身做好定位,把学生当成朋友,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观点。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

2.2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适用性研究,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所制约,是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服务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适用性研究,探寻适合教学内容的特征,顺应学生的认知过程,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这样才有可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要从学生角度选择教学方法,反对要教学对象来适应教学方法的教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研究高中学生学语文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洞察他们的经验背景,要努力增加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机会,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与学生进行对话和沟通,不能再让学生学语文仅仅是跟着感觉走。对同一篇课文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因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和教学方法。只有把教学方法原理层面的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创设出适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3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新课改的进行,实际上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在讲课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除了具备更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外,语文教师也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增加授课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4构建更加宽松、和谐、开放的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课堂变得热闹了,这种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课堂主宰者转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互动与对话等的转变。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推广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如果语文课堂更加轻松和开放,无疑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来,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创新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语文学科是一门专门培养语文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语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有较强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要以文本为平台,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素养的训练,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如果不是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在课堂上即使玩的花样再多,搞的形式再好,都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是与语文课程的改革背道而驰的。

3结语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形势,我们要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及时解决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方智范.高中语文必修课/阅读与欣赏.目标解读(二)[J].语文建设,2003.11.21

2黄甫全等.现代教学论学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3王荣生等.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4.1(41)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