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霞(白银市平川区电厂学校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科学;培养;习惯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良好的习惯包含着很多内容,通常情况下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
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研讨—复习巩固—练习、作业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就要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学生细致实验观察的习惯,课中认真参与研究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有学完一节课进行总结归类探求方法、升华经验的习惯等。
1.1培养学生准备材料的习惯。材料的准备是保障科学实验的关键。可现实情况是:教师课前布置需要准备的材料,相当一部分学生记不住,没把准备材料的事放在心上,家长也不支持……。针对这些,我采取了如下措施:根据教材列出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由科代表适时提醒大家当天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些材料的准备也需要分好工,师生共同承担。
1.2培养学生细致实验观察的习惯。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探究科学、实验观察过程中,没有头绪,走马观花,效果不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实验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有序观察、仔细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着力培养学生细心实验观察的习惯。
1.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课标指出:“探究的范围包括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实验、观察、搜集证据等活动,查阅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就是科学教师的一种责任。如何做好这一点呢?
首先,教师要博览群书、要具备收集信息的这种能力。其次,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至关重要。科学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对多种科学知识的搜集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调动研究伙伴—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从课外读物中获取信息的习惯。
1.4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2.立足实际,小处入手,抓好过程管理
对学习常规,我们天天都在抓,如果我们一时间面面俱到,俱查俱细,有可能一下子抓不起来。因此,我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一段时间内突出一项重点,加强落实,其他的不是不要求,只是我们有所侧重,重点落实一个侧面,逐渐形成习惯了,再加上一项,从而是学习各个环节忙而不乱,紧而有序。同时引导学生,立足于每堂课的每一个小的环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把握,抓好了现在就抓好了未来,抓好了局部也就掌握了全局。从每一个环节,每堂课抓起,这就是具体到细处、小处抓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正体现了长计划短安排的原则,难事做于易,大事做于细。同时注意运用及时评价,加强过程评价,激励学生进步。上课积极提问的、踊跃回答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强化良好的行为。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