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希愿(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红安438400)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并发DVT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及DVT的临床特点。结果:高龄、吸烟、合并多种疾病以及股静脉置管的病人在DVT中的比例较高,DVT最多发生在起病后2~4周,发生部位多在患侧,并且随着肌力的下降DVT的发生率增加。结论:高龄、吸烟、合并多种疾病、股静脉置管以及肌力下降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高危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给予相应的处理有望预防DVT的发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4-0060-02
脑卒中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临床事件,病人常因明显的运动障碍而需较长时间的卧床。由于卧床期间血液循环相对减缓,所以脑卒中病人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研究显示脑卒中后DVT的发病率2%~21.7%[1,2]。静脉血栓形成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导致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脑卒中病人治疗过程中如何预防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研究以缺血性脑卒中并发DVT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类病人的临床特点,为筛选缺血性脑卒患者中易发生DVT的高危人群以及早期诊治、早期预防DVT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
入选病例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并发DVT的病人,共有55例,其中脑血栓病人42例,脑栓塞病人13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67.5±11.8)岁。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均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DVT经下肢血管彩超或经下肢静脉造影证实。
2临床特征与结果
2.1病人的一般特点>60岁的病人有36例,占总数的65.5%;具有吸烟史的病人26例,全部为男性,占总数的47.3%;曾行股静脉置管的病人42例,占总数的76.4%。病人的合并症较多,55例病人中合并高血压者28例(50.9%),合并冠心病者20例(36.4%),合并高脂血症者27例(49.1%),合并糖尿病者15例(27.3%),合并心房纤颤者10例(18.2%)。
2.2病人发生DVT的特点发生时间:在缺血性脑卒中后1周以内发生者8例(14.5%),2~4周发生者34例(61.8%),4~8周发生者6例(10.9%),3个月之后发生者7例(12.7%),以第2~4周发病率较高。发生部位:DVT发生在患侧者42例(76.4%),发生在健侧者11例(20.0%),发生在双侧肢体者2例(3.6%)。
2.3肢体瘫痪程度肌力0级者19例(34.5%),I级者14例(25.5%),II级者14例(25.5%),III级者6例(10.9%),IV级者2例(3.6%)。
3讨论
临床上各种类型的卧床病人均易发生DVT,脑卒中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更容易合并DVT。Langhone等[3]报道,DVT可于发病后第2天出现,高峰在4~7天。本次研究发现多数DVT发生在起病后第2~4周,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抗凝或溶栓治疗有关。另外本研究显示,高龄、具有吸烟史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病人的比例非常高,提示高龄、吸烟以及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是DVT的高危因素。DVT多发生在脑卒中病人的患侧,并且肌力越低DVT的发生率就越高,这与患侧肢体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等有关,所以加强肢体的被动和主动活动,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率。
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处于平衡,不会有血栓的形成。但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具有多种打破这个平衡的危险因素:(1)脑卒中的病人容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2)脑卒中病人长期卧床,体位长时间不变,而且瘫痪肢体肌力下降,血液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而造成血流缓慢淤滞,容易形成血栓;(3)脑卒中的病人因脑水肿常常需要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加之治疗过程中限制液体摄入量,或某些特殊病人如昏迷或咽麻痹者不能主动摄入液体,导致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4)脑卒中病人常有股静脉置管,置管后血管内皮受损同时形成血管内“异物”容易诱发血栓的形成。
DVT能够引起肺动脉栓塞,造成病人猝死,所以预防DVT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控制患者高凝状态是预防DVT形成的重要方法,已经证实,对老年脑卒中病人早期给予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病率[4]。另外,还有几点在平常的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1)对于有DVT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应该尽早给予干预,如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等;(2)加强患肢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勤变换体位;(3)补液与脱水并重,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补足血容量,防止血液浓缩,粘滞度增加;(4)减少或避免选择下肢和患肢建立静脉通道,特别是长期大量输入血管刺激药物;(5)加强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的宣教,注意采取抬高患肢、穿长筒弹力袜等措施以利静脉回流,预防DVT的发生。
总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病人,应该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性,临床工作中注意观察病情,并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如抗凝、避免患肢静脉置管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从而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脑卒中病人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少石.关注卒中后静脉血栓栓塞[J].中国卒中,2006,1(3):202.
[2]孙葵葵,王辰,庞宝森,等.住院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3):637.
[3]LanghoneP,StottDJ,RobertsonL,etal.Medicalcomplicationsafterstock,Amulticenterstudy.Stroke,2002,34:1223-1229.
[4]周健.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