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

刘慧敏

刘慧敏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2012年12月,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会议工作,会上提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紧紧围绕社会服务和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大力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医学教育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由此可见,医学教育改革已是人心所向,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模式创新是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创新医学教学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育模式医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75-02

1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大环境

医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知识范围广、知识点覆盖多、相互之间密不可分,且与教师临床经验有较高的联系度等特点。同时,医学生在校学业繁重,就业竞争激烈,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生学历及医技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卫生人力总量虽然有所增长,但质量和整体水平并不高:卫生人力队伍专业机构不合理,在这样的人力资源状况下,我们的医学教育同样存在不适应的问题。在办学模式、分类分层定位上,缺乏科学的宏观指导;对办学质量缺乏准确和有力的监管评估制度;办学条件上投入不足;教学模式、内容方式陈旧,不适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各主要专业存在问题是:临床医学,学制、学历、学位体质过于繁杂,不能统一;全科、专科、医辅缺乏统筹。公共卫生专业定位模糊,教育内容与临床趋势,研究内容与生命科学趋势,在医学界处于边缘化,专业特色和专业重要性不突出。近年来,有些医学院校为生存扩招,质量不保。另外,医学教育普遍存在人文教育效果不佳,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1]。我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设置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就要从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做起。

2新旧教育模式的对比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医学教育的不断探讨研究,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不再满足当前医学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众多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以及实践者们已经开始尝试改进甚至改革教育模式。

1)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但是对于当今医学领域的飞速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们的兴趣难以被激发,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未得到更好地发挥,这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与传统模式相比,现代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之一是教育开始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当代教育理论主张,学生不应像容器一样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基于这些理念,许多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比如互动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2-3]。还有些理论观点则认为,学生应当成为教学的主体基于类似观点的教学方法有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等[4-5]其中,PBL教学法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创新能力,该法以问题为基础,此外,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阶梯式教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也在医学教改过程中得到了很大发展。

3目前教学模式中有许多问题需深入探讨:

1)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和“填鸭式”的传统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宰,教师掌控了全部教学活动,学生们的兴趣难以被激发,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未得到更好地发挥,这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教学模式单一,广泛推广应用性不强。近年来,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型模式在医学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现有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通常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某种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许多新方法或模式仍然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广泛应用和推广仍有很多困难。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可能至少有两方面,一方面原因是,某种教学法仅仅针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改进,因此,该法可能对某些内容或学科效果明显,而对其他学科则未必适用。另一方面原因可能与教学方法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许多研究提示,有些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3)当代医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完善。以PBL法为例:PBL教学法过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式,又走了另一极端(PBL教学法的理念本身就强调以学生为中心)。PBL教学法突破了长期形成的陈旧观念,开始关注学生,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完全由学生探究问题、查找信息及获得解决方案和讨论等做法主控了整个教学过程,这将弱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和“学”是教学活动中两个彼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两者都很重要。其次,PBL教学法的适用性存在问题,有些课程或教学内容未必适合PBL教学法,PBL教学法的应用需很多条件和要求,比如PBL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需要很多设施和资源的支持,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场地、适合的教材、信息资源、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等。更为重要的是该法对学生和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基础并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性,教师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并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PBL教学方法方面的经验),由于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导致PBL教学方法难以适用于很多学科。教学内容方面,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如临床教学方面,需要学生解决医疗中的问题),PBL教学法的优势就很明显。但对于知识性或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如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教学内容或课程来说,PBL教学法会面临很多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该法自身的局限性可能也是导致PBL教学法面世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难以广泛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4)医学教育科研也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立题不够深刻、缺乏论证,为立项而立项,不符合客观实际,从而缺乏实效性和推广价值,不能真正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课题立项缺乏查新,选题视角不具创新性,重复研究较普遍,在立项竞争中乏实力;立题目的狭隘,只为晋级、评优,利用后便不再进行认真研究或搁置懈怠,致使课题流失或不能按期结题;课题组成员存在乘车现象,不能切实投入研究或不具备研究能力和条件;经费严重短缺,使研究不够深入、细致;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发表的文章良莠并存[6];课题结束后缺乏推广交流,缺乏成果转化,致使成果浪费等问题。

4探索之路

由此可见,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模式创新的科学性。传统模式的弊端在于其科学性有待提高,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对脑功能和结构有了更多了解,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育理论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应当遵循人脑的活动规律和特点进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要遵从教育变化规律。第二,模式创新的适用性和易推广性。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研究,我们发现,许多教学法之所以遭到遗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适用性不强、难以推广,这类方法过于局限或适用范围不够宽泛。第三,模式创新的可操作性。良好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应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无须特殊条件,简单易用。

国家十五发展战略已经明确,将生命科学作为优先、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认为,第三次浪潮的第一个阶段是数字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信息科学与生物科学的结合、融合,它将主导21世纪的经济发展。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都把生命科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医学是生命科学主要的研究和服务领域。所以医学和生命科学都面临着范围与结构的调整,其范围更加扩大,向其他学科渗透及其他学科向医学渗透,边界更加模糊。因此医学教育的定位和范围、结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大幅度推进了素质教育,为培养社会需要的知识扎实、技能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及高尚的职业操守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北大医学部信息周刊2009第10期;

[2]王洁,陆克义,张轩萍,等.互动式教学法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113-115;

[3]刘宝华,徐琰,张安平,等.启发式教学法在普通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医学教育探索,2008,7(10):1075-1077;

[4]黄东林,田彩云,倪萍.PBL教学法在我院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转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5;

[5]祝玉芳,丰桂青.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技术教学中行动导向法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7,22(11):61-63;

[6]李密,刘丽娟,王悦,等.国内医学教育研究机构调查概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