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配合盒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之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中药灌肠配合盒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之临床体会

陈怡剑

陈怡剑(成都市温江区中医院四川成都611130)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341-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配合盒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方法对1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药灌肠配合盒灸法治疗。结果中药灌肠配合盒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显效率达93%。结论中药灌肠配合盒灸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开辟了新途径,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盒灸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本病病程迁延难愈,愈后容易复发,严重者可致癌变。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治疗相当棘手[1]。本病西医多采用综合治疗,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有一定效果,但存在疗程长、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很多,尤其是中药局部灌肠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直达病所,无明显毒副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几个月来,我科采用中药灌肠同时配合灸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5例病例中,男8例,女7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6岁,平均4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年,平均4.5年。均经纤维结肠镜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

2.1中药灌肠

2.1.1基本方药组成黄柏、赤芍、青黛、黄芪。随症加减,脓血较多者加地榆、槐花;腹痛明显加木香、槟榔等;每付药浓煎至150ml-200ml备用。

2.1.2灌肠方法

病人取左侧卧位,右腿前屈,暴露肛门,灌肠管涂以石蜡油,将灌肠管插入肛门约10-15cm,用50ml注射器将中药煎剂缓缓推入肛门内,然后徐徐拔出灌肠管。药液保留2小时以上,日1次,其中一例病情较重者每日灌肠2次,21天为一疗程。药液温度一般保持在35℃左右,操作以轻、慢、柔为原则,以减轻对肠粘膜的刺激。

2.2盒灸治疗

病人取平卧位,暴露小腹部,皮肤先垫上两层纱布,采用悬起灸之温和灸法,用我院自制木盒,距离皮肤10min处将点燃的艾条置于一纱网上,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每日灸30min。2周为一疗程。

2.3饮食调理

饮食特别强调食用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之品,禁忌生冷不易消化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疗效评价

参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2]。基本治愈:腹痛、腹泻等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结肠粘膜恢复正常。好转:腹痛、腹泻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常规检查好转,结肠镜检查粘膜溃疡、充血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好转,大便常规及结肠镜检查无好转。

4治疗结果

基本治愈8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93%。最短治疗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

5典型病例

女,70岁。左下腹痛伴腹泻、粘液血便2年。症见左下腹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重,加重时出现便意,大便日3-4次,为粘液血便,伴里急后重,肛门下坠感。便后腹痛可稍缓解。患者明显消瘦乏力。肛门指诊未见异常。多次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直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可见2个约1.5×1.5cm大小溃疡。活检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多次大便常规检查仅提示镜下红细胞及隐血阳性,3次大便培养均无异常。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后我们以中药灌肠配合盒灸法治疗为主。中药以上方加地榆、槐花浓煎灌肠治疗,每次150ml,每日1次。同时盒灸左下腹部,每日灸30min。治疗二周后,粘液血便消失,复查大便常规正常。1个疗程后大便完全恢复正常,日一次,成形,反复复查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仍为阴性。后继续巩固治疗一个疗程后出院,出院前复查结肠镜提示:乙状结肠及直肠粘膜未见异常。

6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感染性、原因不明的主要侵犯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炎症。主要累及直肠粘膜、乙状结肠粘膜。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不甚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感染、精神、遗传等因素有关。属祖国医学“久痢”、“泄泻”、“滞下”、“肠痹”等范畴。其病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外因六淫、饮食、七情等致脾伤而虚,脾虚则湿从内生,久病气滞,气血搏结于大肠,结滞不散,而瘀阻肠络所致[3]。以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措施。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同治,补虚泻实,补虚以补脾益气为主、托疮生肌为主;泻实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止血、祛腐为法。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散肿消痈;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黄芪补气健脾,托毒生肌;脓血较多者加地榆、槐花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腹痛明显加木香、槟榔行气止痛导滞,取其“通因通用”之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使药物直达病所,通过直肠下静脉丛吸收,减少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且少受胃酸之破坏,肠壁吸收药物的有效成份相比内服药物为快,且毒性小,保留时间长,对促进消炎、消肿、溃疡面愈合和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有较大帮助[4]。

灸法是祖国医学应用了几千年行之有效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灸法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下腹部是结肠所在部位,同时分布有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之穴位。以木盒温灸小腹部,一方面通过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温通局部气血,活血通络;另一方面通过刺激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脾胃及肠道气血功能。中药灌肠与灸法合用,可改善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促进肠粘膜的修复及溃疡面的愈合。本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的独特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卓嵛.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4,26(11):877.

[2]欧阳钦,潘国宗,温忠慧,等.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3]何树东,孙志远.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近况[J].内蒙古中医药,2006,(3):65-66.

[4]薛彦昌,薛勇宏,李秦岭.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25例[J].现代中医药,200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