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防范

王慧

王慧

(郑州铁路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愈来愈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论述了企业资金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财务资金风险形成的的主要原因,并对防范财务资金风险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资金风险;风险防范

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资金流转情况一直都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资产、利润等指标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价值,企业现金流量和资金管理能力也同样值得关注。企业资金充裕的话,企业就可以及时地偿还债务、支付股利、支付薪酬,并为企业的日常需求和扩张购入所需的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等。反之,如果资金短缺,则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如何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企业的资金风险可分为三大类:安全风险、短缺风险、使用效率风险。

1、资金安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诈和贪污的风险。

2、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短缺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从而导致企业放弃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低价甚至亏本出售存货和项目、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信用等级恶化、被迫破产重组或被收购等。

3、资金使用效率风险。资金使用效率风险可以定义为多余现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企业资金远高于所需资金,企业资金不能充分利用以取得较高收益,多余的资金存放在银行只能取得很低的利息收入。

二、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效果。

(二)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源自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如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牵制原则,同一人兼任不相容职务等。有些企业使用资金的法纪意识差,企业违规拆借、高息存储的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巨额资金损失。另外个别腐败分子利用手中掌握的资金管理权,贪污挪用、肆意挥霍。以上问题的发生,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有些单位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较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采用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采用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企业赊销过多,信用期限较长,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一旦银根紧缩、经济衰退,客户不能及时足额偿还货款,企业资金链就极易断裂。

(四)资金管理不强,使用效率低

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现金充裕对经营安全性的保障,不太关注也缺乏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造成使用效率低下。还有一些企业设立的账户众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企业乱设资金账户,造成了企业资金严重分散、沉淀,使用效率差。有的企业的库存商品大量积压,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使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三、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内控制度,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资金安全风险管理重在防范,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健全资金管理的内控机制来堵住各种安全漏洞。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建立内部控制时,首先要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其次,要贯彻内部牵制原则,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教育。

另外,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可以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利于防范资金风险。

(二)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

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合理考虑促销与增加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的平衡,制定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同时权衡增加收帐费用和减少应收帐款和坏帐损失,制定科学的收帐政策,减少应收帐款、坏帐损失,加速资金周转。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快速回笼资金。

(三)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效率,减少资金浪费

企业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建立严格控制制度。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合理控制存货的储备,减少存货的浪费,加强存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占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另外,企业应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收益。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以储备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成品资金、投资资金以及结算资金等多种形态存在的。确定各种形态资金的合理比例和最优结构,可以减少资金在各环节的浪费,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实施某些推迟资金支付、加速货币回笼、收回投资政策,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或者通过加快资金支付(可降低采购成本)、一定的赊销政策(可提高售价或扩大销量)、参与各种投资,提高收益,降低资金储量。还可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内部职工素质的提高,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现代的资金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资金管理。

(四)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有效防范财务资金风险

财务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保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通过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编制出较高水平的预算,特别是现金预算,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现金储备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剩余资金的可利用期限。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的资金收支均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之中。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制定财务计划时,都是作固定预算。当有预算外的情况出现时,整个预算就被打乱了,财务活动处于失控状态,通过预算进行财务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用弹性预算制度,弹性预算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不确定性,在作预算时就给可能发生的情况留有余地。预算不是针对一个预测量,而是针对一定范围的预算量。实施起来有伸缩性,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不确定性给予预测和防范。特别是信息时代,各种要素的变化较大,要求我们在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风险,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使企业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梅娟,《加强应收账款管防范企业资金风险》,《消费导刊》,2008

[2]杨小舟,《货币资金风险管理》,《财务与会计》,2009

[3]郑玮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大众商务》,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