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李延安
(永靖县刘家峡中学甘肃永靖731600)
【摘要】化学教学要适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合作,研究,实践的教与学的状态下,实施创新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自主;合作;研究;实践;创新
1.传统型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1重结论轻过程。布鲁纳曾说:“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传统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只是毫无生趣的死板结论,无法体会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乐趣,久而久之,虽然学生能掌握很多的显性知识(可以用文字来表达的知识),但他们在实践中与那些未受过教育或未受过同等教育的人一样,缺少的乃是缄默知识(以整体经验为基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1.2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这不行,那也不行,把学生当配角,很少给学生发言权,教师和教材是绝对权威。由于教师的职责与批评,不少学生宁可一知半解,也不敢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思考与分析
在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新的化学课程,更具有了前瞻性。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通过化学课程教学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化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要着眼于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针对化学课程标准的变革,基于化学新标准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我们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缺点。要求我们的化学课应该是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能力;在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统型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实施的举措
3.1注重研究情境创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规律产生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是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研究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镁条的燃烧、爆炸实验、用氢气吹肥皂泡、灯火实验等;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事迹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拉瓦锡如何研究空气成分等;还可以通过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如:在讲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时,适时补充近几年科学家研究出的C60;“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铝锅为什么不能用清洁球擦洗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上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3.2交还提问权,共享共赢。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onerealobjectofeducationistohaveamanintheconditionofcontinuallyasking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传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式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此时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下学习。他们被迫回忆前面的知识,被骗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甚至考虑一个前瞻性的问题,也是被迫的。一切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怎能让学生主动去研究性学习呢?而我们担当起组织者、服务者、平等的参与者的角色呢?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教材,对内容大胆提出疑问,由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研究的主体,由被动变成主动: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参与提问,老师将“是”、“是否”、“或者”等表示选择意愿的词语从语言中删去,取而代之以“为什么?”、“怎么样?”。把学习的提问权交给学生,学生才会由“被动听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主动汲取知识”。这样学生赢得主动发展权,教育者赢得教学的主动权!交换提问区,师生共赢!
3.3积极倡导合作与研讨。
合作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研究型学习追求的一种形式。无数成功的科学事例证明了合作对于研究的重要性。化学教学中,教师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情况、个性特点、性别差异等因素进行分组,设立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利于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发言。分组合作基础上的讨论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发挥每个学生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学习权利的体现。在学生展开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教材的难点、疑点进行适当的点拨,以避免“冷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查资料,从正反、纵横、交叉等方面进行;讨论要在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爆发创新的火花,发挥出全部组员的才智,如:组织学生研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基本反应的区别”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合作,热烈讨论,最后得出了较为完整的答案,就是很好的例证。
3.4注意研究型思维训练。
研究型的学习,离不开研究型的思维。这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针对学生进行研究型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研究的思维品质与习惯。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一般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在它进行顺向思维时,更要进行逆向思维,打破常规习惯思维,往往能有新的发明、发现,从而激发创造契机。例如:在讲氢气的可燃性时,同学们可以看到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同时教师启发学生开展逆向思维,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现象又是怎么样呢?激发学生进行思维和探索,通过混有不同比例空气的氢气点燃实验,得出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的结论。2、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实现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求学生不应满足于惟命是从、人云亦云的思维状态,而应有意识抛开思维定向,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地去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教材中实验通常用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不用碳,为什么?如果改变条件用碳来代替磷能否成功,若能成功又怎么样来改?像这类题目培养了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的思维,只有这样,研究型化学学习才得以真正实现。
传统化学课中那种“一支粉笔一节课”,教师一成不变地讲,学生依葫芦画瓢地听、记忆、再现的教与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启迪学生思维,研究与创新更谈不上!那必将为时代所不容,为学生所厌恶,为教育所抛弃!“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先哲尚如此,新化学课程标准熏天下的当代化学教师,更应用以“自主、合作、研究、实践、创新”为教育理念,去打造一代研究型的学生!这样的化学教学才是生机勃勃的!我们才会真正迎来化学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云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中学化学
[3]姚红英、《在化学教学中恰当选定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4-1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