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4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朱虹姜梅玲

朱虹姜梅玲(通讯作者)

(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内科上海200020)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18-03

糖耐量异常(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是介于糖尿病(DM)与正常人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将OGTT试验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h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诊断为IGT。IGT患者多无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发病较隐匿,容易被疏忽,但有研究资料显示,IGT患者每5~10年约有1/3转变为糖尿病[1]。且IGT患者多具备发生糖尿病和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间歇性跛行和下肢坏疽)的危险、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等。因此积极从糖耐量异常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对于降低IGT人群的DM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对于IGT患者干预措施,除了饮食控制、积极运动锻炼、或以小剂量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治疗外,广大中医药学者亦在“治未病”的思想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形成一定的治疗共识,现将2000年以来近十年临床研究归纳如下:

糖耐量异常属于中医“脾瘅”、“消中”、“消瘅”、“消渴”等范畴,IGT的病因未完全阐明,西医认为IGT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前者包括引致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基因;后者主要包括逐渐高龄、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各种心理及情绪异常变化、各种应激等[2]。与中医“脏脆”、过食肥甘和情志失调相似,其病机主要包括气阴两虚、脾虚湿阻、肝郁脾虚及肾阴亏虚几个方面,并兼有血瘀之象,治疗上多以益气养阴、健脾燥湿、调和肝脾、滋阴补肾为治疗大法,同时兼以活血化瘀。

1.益气养阴

肺之津液,全源于胃而由脾传输升达而至,故《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的传输正常,则肺津可布而燥渴止。脾失传输之职,无以达肺润燥平焚之用,故临床所见燥渴如焚。临床多引用河间之甘露饮、丹溪之消渴方、景岳之玉女煎。

俞文琴[3]等组方加味玉液汤(黄芪30g,山药15g,知母、鸡内金、五味子各9g,葛根、天花粉各15g,苍术、茯苓、泽泻各12g,黄连6g,川芎、丹参各15g)与罗格列酮片相对照,治疗37例糖耐量受损患者3个月。结果发现,加味玉液汤治疗IGT患者在降低FPG、2hPG、HbA1C、FINS方面与罗格列酮效果相似;在降低TC、TG、LDL-C、BMI方面优于罗格列酮组。

姚政[4]等制糖衡一号方(生地、玉竹、玄参、黄精、女贞子、生黄芪等)对42例IGT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研究,证实了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周卓宁[5]拟花芪降糖方(生地黄12g、天花粉12g、黄连6g、金银花10g、麦冬10g、葛根15g、黄芪15g、丹参10g、牛膝10g)治疗糖耐量异常患者1个月,与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其降低FBG、PBG、TC、TG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王小萍[6]等观察复方元芪颗粒(生黄芪20g、怀山药10g、地骨皮20g、肥知母10g、京玄参10g、金银花10g、桃仁10g、三七粉1.5g。黄芪补气升清,山药补脾益肾,两者相须相成;地骨皮清肺降火,知母、玄参、金银花清热泻火,配桃仁润燥活血,三七活血散瘀)的临床疗效。与单纯的饮食及运动干预组对照,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优于对照组(60.00%),同时在降低FBG、2hBG、TC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

张贺芳[7]等用天麦消渴片治疗糖耐量异常患者2年,最终显示天麦消渴片能降低FPG、PBG。并还改善BMI、WHR、¬FINS、PINS、HOMA-IR、ISI,TC、TG、LDL-C、HDL-C。安慰剂组糖尿病的转归率为10%,天麦消渴片组糖尿病的转归率为5%,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证实天麦消渴片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IGT,并且可以降低IGT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

林家欢[8]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6个月以后,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明显低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对照组。

朱铭卿[9]等用金芪降糖胶囊治疗糖耐量异常患者3个月,总有效率达92%;并在改善易疲劳、食后腹胀、嗜睡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二甲双胍对照组。

陈弼沧[10]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设计方案。试验组给予平糖浓缩胶囊(太子参15g、黄精15g、知母10g、苍术10g、僵蚕10g、虎杖10g、焦山楂15g、白芍12g),对照组给予伪平糖浓缩胶囊,疗程8周。结果显示平糖浓缩胶囊具有改善IGI人群的临床症状、胰岛素抵抗和调整血脂合理结构的作用。

2.健脾燥湿

中医认为脾虚在IGT发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素问•奇病论》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现代研究亦证实不少“过食膏粱肥甘”导致糖毒性及脂毒性影响了“脾气散精”的功能,痰湿化为“浊毒”内蕴[11]。常表现为形体丰满,口苦口臭,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等痰湿中阻证象。治宜健脾利湿、燥湿化痰,多拟平胃散、二陈汤、胃苓汤、温胆汤、二妙散、三仁汤疗效显著。

张众[12]将肥胖型IGT患者分为痰浊内盛型、痰热互结型和脾肾两虚,痰湿内泛型。痰浊内盛型予导痰汤健脾燥湿,理气消痞;痰热互结型予黄连温胆汤去大枣化痰祛湿,清热除烦;脾肾两虚,痰湿内泛型予半夏汤加减健脾益肾,温化痰饮,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石珺[13]自拟复方苍术汤(苍术15g、薏苡仁24g、桑椹20g、山药30g、黄柏10g、荔枝核20g、地龙10g)治疗IGT患者32例,与盐酸二甲双胍治疗30例作对照,结果显示复方苍术汤组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及腰臀比、血糖、胰岛素水平、血脂有明显降低作用,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对照组。

杨秀梅[14]自制燥湿化痰汤(半夏20g、陈皮15g、茯苓15g、苍术10g、葛根10g、黄连10g、山药15g、甘草6g)治疗71例IGT患者,与二甲双胍对照,进行为期3月的干预治疗,治疗组糖耐量恢复正常64例,仍为IGT7例,糖耐量恢复正常率90.14%;对照组糖耐量恢复正常51例,仍为IGT18例,转化为糖尿病2例,糖耐量恢复正常率71.8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杨春青[15]用复方健胰胶囊(黄芪、山药、半夏、丹参、苦丁茶、葛根)干预IGT患者,与一般生活方式对照,能降低血糖、HbA1C,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功能,逆转IGT向DM的形成。

周黎[16]在二妙散的基础上制四妙汤颗粒(苍术15g、黄柏5g、薏苡仁30g、黄连10g),观察对IGT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优于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对照组。

史淑荣[17]对138例IGT患者予健脾益气利湿汤(生黄芪20g、生地15g、葛根15g、桑白皮12g、知母10g、鬼箭羽12g、草决明15g、茯苓12g、山药12g、黄连6g、陈皮10g、清半夏9g、石菖蒲10g、党参12g)治疗1个疗程后,103例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9%。

汤秀珍[18]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以糖脂平组、二甲双孤组和空白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组在降糖方面较治疗组快,但最终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血压、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

此外部分老年性IGT患者因年老脏腑功能衰退,仅表现为形体消瘦,少气懒言,乏力倦怠,纳呆等一派脾胃虚弱征象者,宜益气健运脾胃,方以温补之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益气健脾,不宜峻补峻攻,宜缓缓图之。樊敬波[19]等用中药(人参、葛根、白术、茯苓、山药、黄芪、山茱萸、水蛭、苍术、玄参、天花粉、黄连。肥胖者加鸡内金、山楂、薏米,消瘦阴虚热燥明显者去人参、黄芪,加知母、生地)治疗IGT患者2周,92.3%患者餐后血糖恢复正常。

3.调和肝脾

IGT患者素有脾虚之证,肝木容易乘侮,加之久病之人,情志拂郁,肝失调达,气滞与痰湿相结,互阻中焦而发病,正如《丹溪心法》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对于IGT患者伴有情绪易波动,焦虑急躁,或情绪忧郁、消沉者,宜疏肝健脾,行气解郁,多从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化裁而来。

王玲[20]等观察越鞠汤加味对气滞痰阻型IGT患者的疗效。结果越鞠汤加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糖耐量异常及胰岛功能,纠正血脂代谢紊乱,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IGT患者向正常糖耐量逆转。

卢惠琴[21]观察加味二陈汤合越鞠丸(黄芪、半夏、陈皮、茯苓、白术、苍术、草决明、丹参、葛根、香附、川芎、神曲、佩兰、大黄。痰浊甚者加泽泻、昆布、瓜蒌;兼肝郁气滞证,加柴胡、枳壳;兼胃热证,加生石膏、知母、黄连;若瘀血症状明显者,可加鸡血藤、桃仁、红花)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3个月后再次行OGTT实验。58例患者中,血糖正常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76%。

徐魁[22]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生大黄6g,制半夏6g。痰浊甚者加泽泻、昆布、瓜蒌;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阴虚者加生地、玄参;血瘀者加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治疗IGT患者40例2个月,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同时能改善胆固醇、甘油三脂、BMI等指标。

4.滋阴补肾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肾脆,善病消瘅”理论。“肾精”是中医理论所言的重要的遗传物质,“肾精不足”可导致IGT或DM的发病。谭从娥[2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了肾虚或肾虚体质在糖尿病家系中有可遗传倾向。IGT患者常表现一派阴虚火热之象,王旭高指出其“非实火,亦非寻常虚火”,实乃“真水不足”。《外台秘要》谓“三消者,起于肾虚”,说明消渴的发生和“肾精”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因果关联。《景岳全书》云“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若但知清火,则阴无以生,而日渐消败,意以困矣”。

杨霞[24]观察益肾活血胶囊(黄芪30g、山药10g、生熟地(各)10g、枸杞子10g、何首乌10g、仙灵脾10g、丹参30g、泽泻10g、桑叶10g)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治疗组服用益肾活血囊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同时患者OGTT中FPG、2hPG、TC、TG、LDL-C、B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临床疗效优于二甲双胍。

郑兵[25]观察六味地黄汤(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沙参、石斛、黄连、天花粉)干预IGT的疗效,予饮食运动对照组比较,六味地黄汤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29.1%,半年后IGT发展为DM为5.5%,对照组为21.8%。

5.活血化瘀

《灵枢•五变》“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血证论•发渴》篇亦云:“瘀血在里则口渴,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瘀去则不渴矣”。可见瘀血可导致血热消灼机体或阻滞气机,影响津液的输布而发为消瘅。现代医学已证明血瘀贯穿DM的各个阶段,同时也是各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杨霞[24]亦认为活血化瘀可为各种并发症起到防微杜渐,逆流挽舟的作用,治疗IGT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6.其它治疗方法

朱小晓[26]等观察中药联合耳穴贴敷治疗76例IGT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饮食、运动疗法及健康教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耳穴贴敷治疗8周。结果可以逆转IGT患者的PBS、FINS、ISI异常,有效治疗IGT患者。

宋玉明[27]等使用针灸治疗135例IGT患者,分为暴露组(症状体征不明显)取穴三阴交、上巨虚、内关、公孙、天门、足三里、气海和非暴露组(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肾俞、肝俞,观察空腹血糖、尿糖、体重、血压改善状况,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为90%,显示针灸治疗IGT良好的临床疗效。

小结

现代研究认为IGT的发展与激素的分泌异常(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淀素、瘦素以及多种胃肠激素作用能力和(或)分泌量的异常)、脂代谢异常、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心血管系统变化、消化系统代谢改变、骨骼肌形态学改变及维生素代谢都可能参与了IGT的发生和发展过程[28]。从上述的临床研究中,已见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改善IR,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逆转IGT向DM的发展,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前景光明。但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小、简单重复的缺陷,亟待多中心、大样本、严格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为中医治疗IGT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完善理论体系,显示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胡黄华,李光伟,潘孝仁,等.大庆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及21世纪我国糖尿病发病情况的预测.中华内科杂志,1993,32(3):173-175.

[2]李春霖,陆菊明,潘长玉.糖耐量低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6,(3):122-125.

[3]俞文琴,王晓华.加味玉液汤治疗糖耐量减低疗效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02-403.

[4]姚政,虞芳华,张明.糖衡1号干预治疗糖耐量降低42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2001,14(3):30-31.

[5]周卓宁.自拟花芪降糖方干预糖耐量异常疗效观察.广西中医药,2001,24(6):13-15.

[6]王小萍,桑海康,赵伟康等.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2):28-29.

[7]张贺芳,唐艳阁,何玉洁,等.天麦消渴片对糖耐量异常的干预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266-268.

[8]林家欢,胡华娟.参芪降糖颗粒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现代医院,2007,7(8):83-84.

[9]朱铭卿,吴燕勤,姚巧珠.金芪降糖胶囊治疗糖耐量异常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7):829-830.

[10]陈弼沧,吴秋英,向成斌.平糖浓缩胶囊对联合糖耐量异常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结构的影响.中医杂志,2007,48(10):891-892.

[11]冯英和,李国素,谢子琪.浅论浊毒与糖耐量异常.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5):521-522.

[12]张众.从痰论治肥胖型糖耐量异常患者46例.中医杂志,2011,52(9):788-789.

[13]石珺,胡衍园,王清华.复方苍术汤治疗老年肥胖或超重合并糖耐量异常32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5,46(1):24-25.

[14]杨秀梅.“燥湿化痰汤”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71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11,43(1):44.

[15]杨春青,陈晓雯,薛菲,等.复方健胰胶囊干预糖耐量异常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61-62.

[16]周黎.四妙汤颗粒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中医中药,2011,4(1):74-75.

[17]史淑荣.中药干预糖耐量异常138例临床观察.中医中药,2008,5(3):77-78.

[18]汤秀珍,罗艳,刘臣.糖脂平干预脾虚湿胜型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68-169.

[19]樊敬波,王纯,张中申.中药治疗搪耐量异常的临床观察.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28(5):493.

[20]王玲,李伟.越鞠汤加减治疗气滞痰阻型糖耐量减低患者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205-207.

[21]卢惠琴,董学芳.越鞠丸合二陈汤治疗肥胖型糖耐量异常58例.陕西中医,2008,29(6):682-683.

[22]徐魁,梅武轩,陈婷.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2):57.

[23]谭从娥,王米渠,张辉.肾虚证与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联.中医杂志,2011,52(21):1836-1838.

[24]杨霞.益肾活血胶囊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光明中医,2011,26(5):920-923.

[25]郑兵.六味地黄汤对糖耐量异常的干预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2:16-17.

[26]朱小晓,蒙杏泽,刘锦祥,等.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耳穴贴敷治疗葡萄糖耐量低减的临床观察.广西医学,2009,31(8):1097-1098.

[27]宋玉明,杨永英,史伟,等.针灸疗法改善糖调节受损135例临床观察.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3):70-71.

[28]王先令,陆菊明.糖耐量低减的病理生理.天津医药,2002,30(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