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传玉(黑龙江省鹤岗市惠民医院内科154101)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404-02
小舞蹈病又叫风湿性舞蹈病或称Sydenham舞蹈病,是风湿热在神经系统的常见表现,其临床特征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低、肌力弱、自主运动障碍和情绪改变等。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由Sydenham(1684)首先描述。本病可自愈,但复发者并不少见。成功的治疗可缩短病程。
1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或少年,女性居多。常为亚急性隐匿起病,也有因情绪因素而骤然发病者。早期常有不安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业退步、字迹歪斜、手持物体易失落等表现,随着不自主运动的日趋明显并牵涉到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注意。其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变的部位。
1.1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底节症状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这是一种不自主、不规则、无目的、幅度大小不等的急促动作,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起于一肢逐渐发展至一侧,然后波及对侧及全身,偶也可限于一侧,出现手指屈伸、翻举旋臂、耸肩转颈、挺胸扭腰、翻掌甩臂、踢腿屈膝等,与患者握手可发现其握力不均匀,时松时紧,称为盈亏征或挤奶妇手法。上肢可见特殊姿态,即伸臂时腕部屈曲,掌指关节和手指伸直,而拇指外展。下肢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步态颠簸,常常跌倒,严重时不能行立。面肌的不自主动作可见挤眉弄眼、张口吐舌、扮鬼脸等。躯干部肌肉可出现耸肩挺胸、脊背歪扭等动作。影响舌肌、咀嚼肌、口唇、软腭及其他咽肌时可致舌头咬破、吞咽、构音障碍及咀嚼和吞咽障碍。以上不自主动作一般上肢症状重于下肢,近端重于远端,在情绪激动时加剧,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严重者几乎整日不停,影响日常生活和无法行立坐卧。
大脑皮层症状精神症状轻重不一。情绪不稳、易激动、焦虑不安、哭笑无常、注意力散漫,常影响睡眠和休息,对环境全无兴趣。严重者可有精神错乱、妄想、视幻觉、躁狂、强迫症等。
小脑症状肌张力明显降低,易于疲劳。严重时达到瘫痪程度,后者也可能限于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呈现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手部快速动作的障碍。由于肌张力降低,多关节出现过度伸直,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个别患者出现钟摆样膝腱反射。锥体束征阴性,无深浅感觉障碍。
1.2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轻微或完全缺如。部分患者在病前或病程中有发热、咽痛、扁桃腺炎、关节疼痛等见风湿热症状,心脏受累时可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和杂音。还可有急性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和嗜酸性粒细胞、血清黏蛋白增多等。
2辅助检查
2.1细胞学检查典型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增加,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0”滴度增加,咽拭子培养检出A型溶血型链球菌。
2.2免疫功能检查IgG、IgM、ISA可增高。
2.3CT显示尾状核区低密度灶及水肿,MRI可见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增大,T2信号增强,PET显示纹状体呈高代谢改变。
2.4脑电图检查55%~75%异常,常为轻度弥散性慢活动非特异性改变,表现顶枕区高幅弥散性慢波,α节律减少,局限性痫样发放及偶然出现的14Hz或6Hz正相棘波的发放。
3治疗
3.1病因治疗即使无急性风湿热征象亦应卧床休息、镇静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等。通常建议青霉素(40~80)万U肌注,1~2次/d,10~14d为一疗程。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或者四环素,同时使用阿司匹林0.5~1.0g,4次/d,或水杨酸钠1.0g,4次/d,小儿按0.1g/ks计算,分次服用,症状控制后减半,维持6~12周,防止或减少复发,并控制发生心肌炎和心瓣膜病。风湿热症状明显者,可加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10~30mg/d,分3~4次服用,以后渐减半,总疗程2~3个月。为了预防链球菌感染,建议连续预防性每日口服青霉素,直至约20岁。
3.2对症治疗不自主运动,可用氟哌啶醇0.5mg。2~3次/d,逐渐增加剂量至不自主运动控制为止。也可选用氯丙嗪12.5~25mg,苯巴比妥0.015~0.03mg,地西泮5mg,硫必利50~100mg。氟哌啶醇、氯丙嗪、硫必利需注意锥体外系副作用。个别患儿应用苯巴比妥后可有更加兴奋与不自主运动反而加剧现象,应改用他药。严重躁动不安可给地西泮静脉缓注或肌注氯丙嗪。
3.3卧床休息并加强护理在舞蹈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强光、嘈杂等刺激,床垫应柔软,保护因不自主动作可能带来的意外损伤,进富含营养及易消化的饮食。有吞咽困难者可以鼻饲饮食。
4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多在2~3月内完全恢复。即使不经治疗,3~6个月后也可自行缓解,治疗可缩短病程。少数可遗留一些轻微神经体征,如突发的随意动作、动作不协调等。约1/4的患者可以复发。预后主要取决于心脏并发症的转归。
参考文献
[1]张继志,谢惠民.药物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J];中国医刊;1980年09期.
[2]叶民.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因素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3]八木刚平,陈钟舜.七十年代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