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面对新课改的两个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初中历史教师面对新课改的两个转变

李诚

◇李诚

(威远县第一初级中学威远642450)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育界提出的素质教育给我们的教育体制燃起了一把改革之火,本世纪初“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再为这把改革之火添了一把薪。“素质教育”不是一纸空谈,“新课标”、“课改”也不是名词游戏,面对时代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做好两个转变。

一个转变是转变教学态度、教学思想,这是课改中首当其冲的改革;另一个转变是转变教学模式,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这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思想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杨想。素质教育和订报课程标准都指出了“教”是为了“学”,把教学研究垢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环节及其要领,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思想上应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丢开任何一方去谈另一方都是不科学、不实际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信息交流,积极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教育思想转变了,自然也就带动了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转变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应交以往的“教师讲,学生记,课后巩固练习”这一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研究,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概括为“引导——感悟”教学模式。

《学记》中有记载“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就是告诉我们好的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诱导,用实际的案例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掣束缚;激励学生,而不是抑制通道;启发学生,而不是包办代替;引导而不束缚,则师生之间易于合作;激励而不抑制,则教与学就变得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则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之间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则师生都会感到轻松愉快,促进积极思考,这就是善于诱导的结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如在七年级英语Shopping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商店,让学生在“店中”购物,以启发学生探究对商品的表述,对价格的询问等各种相关内容。这样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有亲身体会的环境,它源自于生活,贴近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乐于接受这样的模式,自然会去融入其中。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道全新而艰巨的课题,它的实施将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我们的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开放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教学空间,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以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去教育人,去塑人。作为基础教育前沿的我们更应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开拓创新,充满信心地去面对我们的未来教育,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