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书法教学

/ 1

漫谈书法教学

王海岩

王海岩(日照市工业学校山东日照262300)

随着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所从事的书法教学除加强自身技能的提高外,还应加强书法课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渗透,突破学科界线,统整学生知识。如与品德、语文、音乐课等结合起来,这样更能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气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把他们塑造成和谐发展的人。

一、书法教学的品德教育

书法艺术对中国人传统品德的构成一直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凝聚力、创造力无一不包蕴在令人心醉神迷的书法艺术当中。汉字又称之为方块字,它的特点是横平竖直,有如做人一样,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横要平,犹如内心,做事才能公平公正,内心安,才无愧于天。竖要直,犹如做人,顶天立地,敢于承担,勇敢。在教字的结构、章法中,要根据字的结构规律和美学原则,寻求字型同做人处事的契合点,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型分析中掌握写字规律。如汉字中的重复笔画或多个字体要多样统一,说的是一个字中有相同笔画时,不能雷同,要分清主次,求得变化。这如同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同学之间交往不能一有矛盾就拳脚相加,要通过沟通礼让来和谐相处。要从整体出发,从集体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如唐孙过庭讲的“和而不同,违而不犯”一样,融入汉字“和谐”元素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高尚品行的过程。其次,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这些故事可以触动学生的内心,它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们养成“持之以恒”、“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大家,往往同时又是书法名家,如苏轼、黄庭坚、张旭等,近代的毛泽东、鲁迅、郭沫若等。诗文与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被誉为“天下第一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等书法作品;风格或雄俊、或秀丽、或古雅;毛泽东的诗文与书法雄健、豪放,鲁迅的诗文与书法简古质朴,都是其人书法与诗文和谐完美的典范。所以学习书法应让学生多读古代诗文增加文学修养,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和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书法水平,如各种书体的学习,能提高他们对篆书、行书的识别水平,有利于学生读懂各地名胜中的古碑、铭和记等,奇诗美文,结合飘洒俊逸或典雅庄重的书法作品,能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文学艺术宝库中流连忘返。

三、书法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淌的书法

书法和音乐都是美的艺术,书法讲究笔画的粗细、轻重、长短、顿挫等,音乐讲究声调的高低、轻重、长短等,都是形成一种节奏韵律,具异曲同工之妙。书法给人以视觉美感,音乐给人以听觉美感,看到一幅外秀内劲的书法就好像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书法和音乐都是个性化的艺术,没有两个音乐家创造的乐曲是相同的,也没有两个书法家的风格是完全一样的,音乐和书法都是非常个性化、有自我烙印的艺术。书法和音乐,二者各自都有奔放与含蓄之分、粗犷与油腻之别。讲书法中的横撇捺点竖,可以联系音乐的1234567,单独的音符不能成为音乐,单一的笔画不能成为书法。书法作品的创造,尤指之抚弦,高低音(粗细)、音准(成形)、“音质”(线质)、“音色”(线色)等,都必须刻画到位,操运之中,如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观之以悦目,闻之而赏心。此外,学生在练习时播放一些轻音乐,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营造一种意境悠远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在优雅平静的状态下书写,以提高书法练习的效果。

书法教育是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其他学科单独存在。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渗入完善丰富了书法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因此,加强书法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