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中医医院417600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运用CT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并且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基本依据,评价CT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本组的79例患者中,6例为直肠、7例为乙状结肠、6例为降结肠、9例为横结肠、10例为升结肠、25例为回肠、16例为空肠,经CT检查,72例符合,符合率为91.13%;同时,梗阻原因:6例为肠套叠、10例为肠扭转、12例为腹外疝、4例为胆石性、28例为肠粘连、19例为肿瘤,CT诊断68例符合,符合率为86.08%。结论:临床上运用CT检查诊断机械性肠梗阻,能够准确判断梗阻原因和部位,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机械性肠梗阻、螺旋CT、临床诊断
机械性肠梗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常见症状有呕吐、停止排便、腹胀、腹痛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约为5%-10%左右,如果干预不及时,容易加重病情,诱发肠绞窄,升高死亡率至10%-20%,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因此,本文研究了CT诊断在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9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5h-8d,平均(4.1±2.5)d,年龄26-80岁,平均(52.5±11.7)岁,45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其中50例停止排便排气、48例合并呕吐、70例合并腹胀、72例合并腹痛。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选择GELightspeed64排螺旋CT机,常规设置参数,其中球管转速为0.5s/r,螺距为1.375,重建层间距为5.0mm,层厚为5.0mm,扫描层间距为0.625mm,层厚为0.625mm,电流为350mAs,电压为120kV,按照常规方法,从膈顶开始扫描,直到耻骨联合部位。同时,行增强扫描时,运用高压注射器将80-100ml对比剂碘伏醇注入肘静脉,掌握好注射速度,一般为3.5ml/s,扫描时间:静脉期为60-80s,动脉期为28s,在ADW4.4工作站中上传薄层图像进行分析。
1.3诊断标准
1.3.1诊断肠梗阻标准:①可见正常管径的远侧肠管之间或近侧肠管与塌陷之间的移行带;②左半结肠内径扩张>5cm,右半结肠>7cm,且小肠肠管内径扩张>3cm[2]。
1.3.2判断梗阻部位:从远侧肠管开始,逆行追踪近侧肠管,直到出现扩张的肠管。
1.3.3判断肠梗阻病因:“移行带”发现明确病变并可以判断为粪石、炎症、疝、肠扭转、肠套叠或者肿瘤等。
1.4观察指标
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判断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病部位,包括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以及直肠等,并且分析梗阻原因,包括肿瘤、肠粘连、胆石性、腹外疝、肠扭转以及肠套叠等。
2结果
2.1病理结果与CT诊断梗阻部位结果对比
经手术病理诊断,本组的79例患者中,6例为直肠、7例为乙状结肠、6例为降结肠、9例为横结肠、10例为升结肠、25例为回肠、16例为空肠,经CT检查,72例符合,符合率为91.13%,见表1。
表1CT诊断与病理诊断梗阻部位结果比较
3讨论
当前临床上在诊断机械性肠梗阻时,X线腹平片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具有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其分辨率不高,检出率较低,约为50%-60%左右,容易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时机[3]。相比较X线腹平片而言,CT检查不仅具有无创性、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特点,还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本次研究中,CT诊断肠梗阻的发病部位与病因符合率分别为91.13%、86.08%,说明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价值。因为肠梗阻的病因不同,其CT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①良性肿瘤诱发的肠梗阻:具有清晰的边界,强化比较均匀,恶性肿瘤肠壁明显增厚,具有模糊的边界和不规则的形态,强化不均匀,且肿瘤生长呈现出浸润性特点,累及肠壁周围,移行带不规则,周围淋巴结明显增大,病灶范围短[4];②肠扭转诱发的肠梗阻:肠管扩张、肠壁瘀血、水肿以及增厚,可见“旋涡征”,并且有文献报道,增强螺旋CT显示腹水、肠壁增厚以及肠壁强化弱是肠管出现血运障碍的一个重要征象[5];③粘连性肠梗阻:可见粘连索带和粘连小肠系膜纠集,改变呈典型的鸟嘴样,并且经增强扫描后,可见纤细粘连带[6]。
综上所述,在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运用CT检查,不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还能对梗阻原因和梗阻部位进行准确判断,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伟康,李志铭,唐西平.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03(18):96-98.
[2]许会.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10(12):1808-1809.
[3]贺仁杰,官瑾,石尖兵,丁莉.64排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13(9):3807-3809.
[4]曾恒健,刘鸿文,肖庆文.CT在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22):1562-1563.
[5]王贵良.16层螺旋CT和腹部平片检查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08(12):53-54.
[6]何仲恒,杨莹,曹兆飞,钱明霞,郑巍.多层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2010,05(7):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