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干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1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干预体会

徐素珍

太原理工大学医院030024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指导、识别疼痛曲线、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护理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护理后1个月、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的效果确切,对于缓解疼痛,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创伤骨科;疼痛护理干预;效果

在临床上,创伤骨科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以镇痛治疗为主,但单纯采取镇痛治疗的效果欠佳,药物不良反应限制镇痛治疗[1]。对此,创伤骨科患者作为急需疼痛护理干预的人群,旨在缓解疼痛,改善预后;而本研究旨在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86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纳入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予常规处理,但不给予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指导、识别疼痛曲线、功能锻炼;具体如下: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创伤骨科病情,指导患者正确绘制疼痛曲线,评估影响疼痛的相关因素,向患者讲解创伤骨科的相关知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办法,介绍创伤骨科的治疗方法、功能锻炼作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给予针对性强的心理护理;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根据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变化,制定下一步的健康指导方案;识别疼痛曲线,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评分范围为0~10分,无痛评为0分,轻微疼痛,但可耐受为1~3分,中度疼痛,且影响睡眠,但可耐受为4~6分,剧烈疼痛,不能耐受为7~10分,并指导患者正确描述疼痛的范围及部位;功能性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功能性锻炼;急性发作期,以卧床休息为主;缓解期,协助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慢走、户外活动为主,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并持续进行功能训练,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护理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

2结果

护理后1个月、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鉴于常规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的针对性较差,难以有效缓解疼痛,不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对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程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指导、识别疼痛曲线、功能锻炼,旨在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程度,缓解疼痛[2]。在疼痛护理干预中,健康指导作为疼痛护理干预的重要环节,涵盖了准确表达疼痛、理解疼痛、接受疼痛。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准确绘制疼痛曲线及表达疼痛;掌握疼痛的特点及缓解疼痛的方法,为临床采取镇痛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在本研究中,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全面了解创伤骨科的基本情况及治疗方法,并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协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疼痛护理方案中,识别疼痛曲线有利于指导患者正确描述疼痛的范围及部位,为临床治疗而提供依据。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功能性锻炼,以慢走、户外活动为主,并持续进行功能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降低疼痛程度[3]。通过本研究表1可知,护理后1个月、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疼痛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的效果确切,对于缓解疼痛,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欣,刘子洪,刘志奎等.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干预研究[J].医学信息,2015,09(1):153-154.

[2]侯丽莉,王峻,廖鹏等.个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7-1478.

[3]董晓莺,李丽娟,李洁玲等.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干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27-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