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271600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对当前素质教育课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从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课堂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等方面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系统阐述,对提高学生阅读素质进行了全面梳理。
关键词:培养阅读能力方法途径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如何“授人以渔”,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并点燃导火索。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如教学《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在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可见,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被频繁的补课和大量的作业所侵占,根本就没有读书的时间。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就必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他们从作业堆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这一点尤其应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视。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同学,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读书。”许多大作家之所以成功,并不是他们作了多少道语文作文题,而是他们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作品。我们语文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少留或不留语文作业,把课余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渐做到习惯成自然,并逐步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此外,教师还要经常表扬具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他们的做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体现出来的。我们亦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堂上训练: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若学生在这方面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是为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其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品味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
我想,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都拥有一把通往阅读殿堂的金钥匙,在经典阅读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
[2]马俊新课程·读书之乐[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