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有华(云南省个旧市明珠小区武警边防医院661000)
【关键词】神经阻滞梨状肌综合症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220-02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也称股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
1主要病因
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肌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此外,少数病人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当髋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久也是一种慢性致伤因素。臀部深层肌肉梨状肌的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波及到梨状肌上下孔所通过的坐骨神经和其它骶丛神经,除局部症状特别明显外,常表现出相应神经受压的症状和体征。近年来我院采用局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2临床资料
本组75例,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龄在18岁~53岁,病程2天~3年,病变均为单侧。诊断依据:(1)现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或逐渐疼痛加剧多年。年轻患者多见于急性损伤,老年患者则多见于慢性劳损,多数病人有间歇性跛行。可在行走、活动或受凉后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后缓解。(2)症状,临床表现与损伤程度有关。轻者臀部酸胀、发沉,自觉患肢稍短,臀部疼痛,并引坐骨神经走形的解剖方向放射,即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可有麻痛。少数患者的疼痛可放射至踝关节处,症状时轻时重。(3)体征,在臀中部梨状肌处(即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下3㎝处)有明显压痛,并向大腿外侧或后侧、小腿外侧放射。俯卧位臀部肌肉放松时,90﹪的病人在梨状肌投影区可触及条索样包块。梨状肌紧张实验阳性,即将患肢伸直并内旋后,内收或向对侧交叉,引起剧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疼痛随即缓解,个别患者可有生理反射的异常。直腿抬高试验60度内疼痛显著为阳性,因为损伤的梨状肌被拉长紧张,加强了与周围神经的病理关系。抬高超过60度外,损伤的梨状肌不再被拉长,疼痛反而减轻。根据此体征可与根性坐骨神经痛相鉴别[1]。X线片可排除髋关节骨性疾病[2]。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4)CT及腰椎X光片无异常。
3治疗方法
早期梨状肌综合症可经保守治疗而得到缓解,如病因不能解决,已形成较重瘢痕粘连或有骨痂压迫、神经行径变异则需手术治疗[3]。我院采取的局部神经阻滞疗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取俯卧位,在髂后上嵴与大转子连线中点下2~3㎝处,用10㎝长的阻滞针垂直皮肤刺入至出现触电样麻痛感,稍退针回抽无血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10mL+泼尼松龙2mL+维生素B12针0.5㎎+祖师麻针2mL混合液,若可触及条索状痉挛,可将此液5mL注入条索中,注药完毕用手掌根部按揉1~2分钟效果会更好。每5~7天治疗一次,3~4次为一个疗程。
4治疗效果
判定依据:痊愈:臀部及下肢坐骨神经痛消失,局部条索状包块消失;好转:臀腰痛基本消失,明显减轻,但仍可触及到缩小了的条索状包块;全组75例,用常规传统方法治疗14例。即:卧床休息1—2周,给全身用药:抗炎、(青霉素类)止痛(常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要),活血化瘀类(如:复方丹参或红花针剂,局部热敷。治疗20天,疼痛减轻好转6例;无明显效果3例,经两个疗程治愈8例。临床有效率78.2﹪,治愈率47.3﹪。作者用神经阻滞治疗61例统计为:无效:治疗3次后于治疗前一样1例;无明显效果2例;经治疗一疗程(一周)后,有明显效果49例;临床治愈13例。经2疗程治愈45例,好转12例,无明显效果2例;临床有效率97.6﹪,治愈率95﹪。
5体会
梨状肌综合症是由于梨状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至于该肌持续性痉挛、充血、肿胀、变性、硬化或粘连,压迫或刺激邻近神经、血管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上述疗法可阻断疼痛通路的传导,使痉挛的肌膜、肌纤维软组织松弛,从而消除恶性循环,激素能减轻软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祖师麻起到祛瘀活血,维生素类能改善神经营养的作用[4]。而手法按摩则能松筋通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软组织的粘连。二者联用,对急、慢性病症都有较好的疗效。(我希望11月能收到杂志急用)
参考文献
[1]胡新华,腰腿痛的特殊治疗体会,中国使用医学杂志,2007;3,3569~3570.
[2]王自勇,骨科学,人民出版社,P467.
[3]郑绍成,梨状肌急性损伤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362~363.
[4]何晓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疗法,中华外科杂志,2008,12(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