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26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26例报告

时国富

时国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2)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8-0094-01

【关键词】肱骨内上髁骨折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

肱骨内上髁在儿童和少年此年龄组尚未与肱骨下段相融合,系属骨骺,遭受暴力后极易发生撕脱性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若处理不当,常易导致骨折不愈合、迟发性尺神经损伤及肘内侧增大畸形。自2006~2009年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该病26例,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左侧11例,右侧1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15岁,平均12岁。致伤原因:平地跌倒13例,道路交通伤6例,高处坠伤4例,其他3例。按《实用骨科学》[1]中诊断分型:Ⅱ度15例,Ⅲ度3例,Ⅳ度8例。手术均在伤后3~21天内进行。

2材料

内固定材料:由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PDLLA可吸收螺钉,分全螺纹螺钉和拉力螺钉,规格螺钉外径3.5mmm,长度25~55mm,采用环氧乙烷消毒无菌包装。术中螺钉根据需要采用全螺纹、螺纹的松质骨螺钉。

3手术方法

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后,患儿取仰卧位,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采用常规肘内侧手术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清除血肿,复位骨折块,避开进钉部位先用克氏针1枚作临时固定。在置钉部位钻孔,用配套器械攻丝、埋头器扩口,旋入合适长度的可吸收螺钉。固定牢固后拔除克氏针,骨膜和骨块周围软组织加固缝合2~3针。术前有尺神经症状者,行尺神经前移。冲洗伤口,缝合皮下组织、皮肤。长臂石膏前后托屈肘90°中立位外固定。术后抗炎3天,活血化淤及清热解毒中药治疗1周,对有尺神经症状者加用神经营养和利水消肿药物。3~4周后拆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4结果

4.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骨折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已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骨折对位1/2,对线满意,前臂旋转在45°以内。未愈:伤肢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明显。

4.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26例,经3~18个月的随访,治愈18例,好转8例,合并尺神经损伤者均恢复。无一例有肘关节僵硬、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肘内翻及外翻并发症,也无骨骺损伤致影响发育等问题。

5讨论

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发生率高,多由于平地跌倒、投掷、肘部碰撞等暴力损伤。因肘部屈肌强烈收缩,使附着的肱骨内上髁撕脱下来,力量较大易使撕脱下来的内上髁骨折块产生明显移位或旋转,也可产生肘关节脱位或合并尺神经损伤。因肱骨内上髁为前臂屈肌和旋前肌的附着处,且下方即是尺神经,如若不能达到解剖复位,易出现尺神经炎、骨折不愈合及肘内翻等骨折并发症,故需要应尽手术复位内固定。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通常使用克氏针或普通钢质螺丝钉固定。使用螺丝钉固定,必须尽早二次手术取出,避免影响骨骺发育;使用克氏针内固定,针尾留于皮下则需二次手术取出;皮外又易出现针道感染,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的优点: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避免第二次手术引起的粘连、肿胀等并发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节约了时间。②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其初始强度为松质骨的20~30倍,植入体内25周后强度才下降至松质骨水平,达到非负重骨骨折固定要求,本组26例中未发生螺钉断裂及骨折再移位者,早期即可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③在骨愈合过程中无金属腐蚀作用,不干扰影像学检查,其弹性模量与骨相似,又能允许微动,有利于骨痂生长和骨质愈合。④对骺无明显损伤。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①切开复位后是否同时行尺神经前移术有争议,我们认为新鲜的骨折若无尺神经损伤,术中不需要显露尺神经,更不必行尺神经前移。若术前暴力大,骨折移位严重,合并尺神经损伤,可行尺神经前移,但应注意其走行、张力,避免出现尺神经的牵拉伤。②骨折块复位后不宜用点状复位钳把持固定,因其易造成骨折块再裂伤,可先采用1枚克氏针在预置可吸收螺钉部位的上下辅助临时固定,在吸收钉固定合适牢固后去除。③可吸收螺钉抗扭转力较差,术中一定要用丝锥攻丝足够的深度,以免拧断钉头。④牢固缝合撕裂骨膜及腱性组织,进一步加强骨折固定强度。⑤术后石膏外固定,减轻骨块所受的拉力,增加骨折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