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彬谷美妮辽宁省营口市第二教工幼儿园115000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成长中重要的一环,这个阶段对孩子性格、生活习惯、团队活动等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对这个阶段做了完美的概括。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家庭和社会历来都是很大的课题。长期以来,国内外都有不少幼教理论和纲要指南,对我们日常的幼教工作都有很深刻的影响。如何把理论运用到理论中,是我们这些第一线的工作者需要灵活把握和领会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只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过程充满了各种挑战,而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如何解决孩子从熟悉的家庭环境到一个陌生的集体生活环境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情感焦虑。
由于孩子的家庭环境、个性和父母的教育态度不同,幼儿的焦虑表现也有所不同,主要有哭闹、拒食、拒睡、敏感、发呆等等。以我们的工作实践来看,新入园幼儿中,情感焦虑持续一周的约占60%,持续两周的占20%,三周及以上的占20%。严重的情感焦虑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幼儿工作者和家长一起来帮助孩子克服。
通过在工作中的总结观察,我们以同一个家庭的两个男孩为例来分析考虑入园初期的情感焦虑状况。这是个高学历家庭,两个孩子相差两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积极,愿意配合幼儿园的活动。选择同一个家庭来做研究,就是为了避免因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带来的额外影响,减少了问题的变量,能够更好地集中在我们关注的孩子情绪变化方面。
这两个孩子显示了完全不同的入园初期的情感变化。哥哥从进入幼儿园开始,父母离开后,连续哭泣了4周,每次至少都持续20分钟以上。这四周期间,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们说话,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每天都盯着时钟看,总是在等待父母的到来。如果父母晚于预定的时间到达,或者其他同学都离开了,哥哥还会继续哭。经过和家长的交流,了解到哥哥在家里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性格活跃的孩子,而这些症状显现了很严重的因分离造成的入园初期孩子情感焦虑状况。
针对哥哥的情况,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应对方法:1.和家长一起给孩子做工作,把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差别尽量减少;2.针对他的发育情况,设计他熟悉的游戏和学习内容,让孩子自己找到喜欢玩的项目;3.让大一点的幼儿带他一起玩,让他体会到团队活动的快乐;4.老师、家长经常鼓励他的进步。
这样在一个月后,他才自然地融入到新的环境里了。
当然,这是一个焦虑程度很极端的例子。孩子把入园初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离开家庭的怀抱,进入到与人相处的社会,尽管是一个小朋友的社会,对他的情商的提高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有了极端情况的经验,我们总结了处理类似情况的方式方法后实施在比哥哥小两岁的弟弟身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几乎没有任何的哭闹,也没有任何所谓的焦虑期,在两三天以后就很快融入到了新的环境中。
通过这段时间的进修学习,结合国内外的一些幼儿理论,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方面和家长一起帮助幼儿把情感焦虑的问题尽量减少、缩短。
第一方面,分析影响幼儿产生情感焦虑的原因。
通过《新生调查问卷》、入园前家访、半日亲子园中的表现及托儿入园初的表现,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尝试将入园焦虑的原因分为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差、交往意识较差、孤僻性较强等几种。
第二方面,针对不同原因类别的幼儿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比如自理能力较弱的孩子一般都是成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很少有自己做事的机会。这些孩子的家长多数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有的则是只注重智力的发展,而认识不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针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我们通过家访和个别沟通,使家长们了解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向家长推荐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和家长们一起,鼓励孩子自己做事。
对于孤僻性较强的孩子,我们一方面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家庭中让孩子和更多的亲人接触,同时尽可能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鼓励他们平时多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幼儿园里,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对孩子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他们的兴趣点切入进行教育等等。
此外,我们对于患有严重入园初期情感焦虑的孩子还采用了以下方式:
首先,视情况一到两次提前让家长带孩子来园里和小朋友一起度过一天,让孩子熟悉环境,同时父母也可以了解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如果不能安排家访的话,尽量地和家长多交流,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喜好等等。
其次,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孩子应该是在鼓励声中成长的。一个班的孩子尽管是在同一个年龄层,但发展程度还是有差别的,孩子的天赋也会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幼儿园的老师们就是孩子的第一个伯乐,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尽量根据不同的孩子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同时鼓励孩子表现自己,尽量在群体活动中能体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团队活动习惯。要把集体和个体的学习交叉安排在每天的活动中,既让孩子有家的感觉,又让他们在小社会里学习人际交往提高情商。这样的环境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情感焦虑,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是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同。言易行难,在我们幼教、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花朵一定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