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陕煤韩城矿业公司桑树坪煤矿雷振虎)
[摘要]本文就4317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揭露的顶板逆断层,提出对顶板支护的方法和解决方案,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有效的控制了顶板,为工作面顺利推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过构造逆断层开采分析
桑树坪煤矿井田位于渭北煤田韩城矿区最北端,井田倾向5公里,走向13公里,井田面积51.07km2,1979年由部队移交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0万吨/年,实际完成原煤155万吨。
1工作面概况
桑树坪煤矿北一采区4317综采工作面于2007年9月安装完毕,并开始回采。2008年3月工作面在回采至回顺自切眼向上355m处,运顺自切眼向上515m处揭露一落差3~7m的顶板逆断层,斜穿整个工作面,且切断全部2#、3#煤层层间岩石,造成回采困难,影响安全生产,此构造断距大、影响范围广,在韩城矿区尚属首次揭露,根据资料显示,采煤工作面遇4.5m以上断距的断层时,一般都是另开切眼,重新安装工作面。由于此构造是在综采工作面揭露,经研究决定,采取推采过构造的办法进行施工。由于采取了挑断层下盘顶板等措施,既减少了煤炭的损失,又缓解了综采工作面的衔接。
1.1工作面位置
4317工作面井下位于北一采区下山之北翼,工作面设计走向长180m,倾向长1142m;4217工作面下方,运顺与4217工作面回顺重叠布置,回顺外错4217工作面运顺30m;工作面切眼距200运输中巷平面最短距离为30m。
1.2煤层赋存
该工作面为3#煤层工作面,该范围内煤层厚度2.1m~11.4m,平均7.0m;该3#煤上部为被开采保护层的2#煤层,2#~3#煤层间距7.5~26.4m,平均16.65m,最小层间距位于4317运顺由切眼向上的145m处,最大层间距位于运顺自切眼向上850m处。
1.3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板:工作面倾斜上部直接顶一般为粉砂岩、中粒砂岩,顶板岩性坚硬,厚10.0~23.0m,平均16.65m,下部顶板一般为砂质泥岩、泥岩,厚3.0m基本顶为中粒砂岩。
煤层底板:一般为细砂岩,灰黑色坚硬致密,中厚层状,厚1.0~5.8m,平均3.0m,局部为砂质泥岩,岩性相对较软。
1.4地质构造
工作面地层总的构造形态为一走向NE,倾向NW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2~6°,平均4°左右,该面位于下山区域向斜轴部及北翼,为上分层综采工作面,掘进巷道沿煤层顶板施工,工作面倾斜下部500m范围内煤层平缓,煤层平均倾角2°左右;工作面倾斜上部煤层倾角较大,平均5°左右。
工作面中部有一落差3~7m的逆断层,斜穿整个工作面,构造倾角32°,倾向80°,走向350°,范围5000m2,煤炭损失量约为6800吨。其中回顺侧落差较小3m,运顺侧较大7m。对回采有较大的影响,该断层向上穿透2#煤层,与4217工作面逆断层相连。
1.5坑透结果
工作面存在两个异常区,主要是由隐伏的小型构造,三个落差在0.4~1.0m的顶板挠曲构造和煤层变薄带(2.2~2.5m),以及在断层带处横穿整个工作面,断距3~7m,与工作面夹角为30°左右的逆断层所引起的。
2工作面的设备配备情况
该面为综采工作面,采用MG-200/500-AWD型电牵引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装煤。YZG3600-1.64/3.0X液压支架管理顶板,用SGZ-730/400型刮板输送机完成运煤,进风顺槽采用SZZ630/110型转载机一部,DSJ-1000/630/125型胶带输送机二部。
3工作面过构造的实际回采过程
4317工作面于2007年9月15日安装结束,作业形式为“三八”制,采煤工艺为割煤→前探支护→移溜→移架;由机尾进入构造以来,工作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严重制约着生产。工作面压力显现较为严重,节理发育、小型构造频繁出现;机头段次生断层的产生,顶板完整性差、不稳定、起伏变化大,时常造成煤墙处漏顶,冒落高度一般在3~5m,长度10m左右,煤层受挤压应力的作用,煤质疏松,成块性差,片帮极为严重。支架顶梁端头距煤墙一般在0.9~2.3m范围内。顶板事故成为影响生产的首要原因。
随着工作面的推采,机尾向机头方向不断的暴露,暴露长度一般为20~30架,平均38m,相反,随着推进由机尾向机头方向慢慢的消失,煤体缓慢的露出,观察计算,机尾109~80架,每推进2个循环(1.2m),构造沿工作面向机头方向前移1架(1.5m)的距离,工作面中部52~69架、2~25架处,构造暴露较为缓慢且影响范围较广。在运顺推至27#点余19m时,机头1~13架出现次生构造,顶板变化大,起伏不平。52~69架顶板下扎,14~36架顶板向上倾斜。构造向机头延伸,对两盘交叉处的支护带来困难。断距一般保持在2.5~3.0m,沿推进方向垮落距为2.0~2.7m。随着推进机头段断距增加至5.0~7.0m,沿推进方向垮落距变为3.5~4.0m。为了缩小断距,工作面机头段及运顺由6月14日开始进行挑顶破矸,起架抬溜后,工作面机头处与原运顺落差一般保持在2.0~3.0m之间。(见附图3)
4过构造技术措施
4.1顶板管理
工作面正常推采时,每推进一个循环接触构造段前后10m范围内要加强支护,以及片帮严重地段,必须提前带压移架,带压移架后端面距仍较大时,采用支架上方斜挑梁进行维护。
工作面局部漏顶、片帮超过1m时,架设密集木棚,一端架在支架前梁上,另一端在煤墙侧支设单体支柱,一梁两柱,压力大的地方,在所架木棚下增加抬棚,加强支护。工作面顶板完整的地段,端面距大于350mm时,要随时打好超前带帽点柱。
对局部片帮严重、煤质疏松的地段,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在工作面0~45m范围煤墙内注入玛丽散以加固煤体,注射孔深6m,间距1.5m,孔距底板1.0m。并在运顺正帮断距最大的地段注水泥浆,注浆范围26m,共10排,孔距0.8m,孔深8m,保证每孔注浆不少于0.4吨,孔角度由底板向上分别为30°、45°、60°、90°(见附图3)。
工作面及运顺超前段挑顶破岩。破岩采用风钻打眼装药爆破,全岩段打三排眼,底眼距底板300mm,下扎10°,打眼深度800mm,腰眼距顶底眼各800mm,顶眼距顶板200mm,上仰15°,循环进度600mm,每循环支架抬高约为150mm,装药量200g/眼。岩石厚度小于0.7m时打单排眼,炮眼布置为三花眼,炮眼排间距为1.0m,炮眼与工作面方向夹角为75~80°,破岩后及时推溜、拉架。
运顺超前段采用爆破挑顶,超前工作面3~4个循环,挑顶后架设木棚,棚距为600mm,一梁四柱,采用DZ28-30/100单体支柱支护。
5通过过构造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5.1过构造期间,必须对构造高度认识,强化现场管理,把安全放在首位,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实施措施。
5.2提前对过构造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相应的方案,及时对构造(逆断层)上下盘间的支架、溜子进行调整,缩小断距。
5.3对过构造的难度估计不足,对构造分析预测不透彻,对构造的具体情况把握不准确,导致过构造时间较长,相比,搬家倒面所用的时间较短,综采搬家倒面一般为2~3个月。
5.4工作面坑透,对逆断层构造带显现不清楚,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