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李宇瑾(化州市人民医院525100)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5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7例和对照组2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30~35cm),肛管插入长度20~22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cm。比较2组患者清洁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关键词】清洁灌肠体位插管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200-02
为了寻找既能减轻妇科患者的痛苦又能达到彻底清洁肠道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良灌肠法,对妇科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9年8月入住我科需行广泛全子宫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7例,其中子宫颈癌90例,子宫内膜瘤27例,卵巢肿瘤85例,子宫肌瘤(需行阴式手术)260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5岁,将50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7例和对照组250例。2组患者在病种、年龄、身高、体质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及有会阴Ⅲ度裂伤的患者除外),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实验组。取39℃~41℃0.2%软皂溶液1500ml(按体型选用溶液量1300~1500ml)。患者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诊床床尾比床头高30~35cm),灌肠袋液面距肛门40~50cm。肛管润滑排气后经肛门缓缓插入直肠20~22cm,松开夹子,当灌肠液入液完毕,缓慢拔出后用手轻按肛门5min,体位不变,依下列方位转动:左侧卧位→俯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每个体位停留3min,然后离床活动、排便。排便后用温开水(39℃~41℃),重复操作至排出无粪渣灌肠液为止。(2)对照组。灌肠液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左侧卧位,肛门插入长度7~10cm,灌完后保留5~10min排便。为减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有操作均由经过严格培训的护士实施并记录。(3)灌肠时舒适度判断。无不适:灌肠途中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度腹胀及便意感,嘱作深呼吸能缓解或消失;明显不适:灌肠途中腹胀明显,便意感强,用前述方法不能减轻,灌肠液灌进不到400ml即要排便。(4)肠道清洁度判断。清洁:术中肠管瘪平,肛门未排出任何粪便;不清洁:术中肠管鼓胀或肛门排出含粪渣液体或粪便。(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2组舒适度、灌肠清洁度、灌肠次数及灌肠入液量比较见表1。2组灌肠不适感比较,x2=24.93,p<0.01;2组清洁效果比较,x2=7.23,p<0.01;2组灌肠次数比较,t=16.67,p<0.01;2组每次灌入量比较,t=42.5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2组舒适度、灌肠清洁度、灌肠次数及灌肠入液量比较
讨论
1.直肠的生理解剖。直肠至肛门全长为16~21cm,直肠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骶骨的前方,其上端在第3骶柱处与乙状结肠相接(乙状结肠与直肠交接部弯曲,即直乙角),直肠的行径并非笔直,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弯曲。在矢状面上直肠有2个弯曲,即直肠骶曲、直肠会阴曲,会阴曲的转折角度为80~90°。直肠内面有数条半月状高低不等的横行皱襞,称直肠皱襞,其中上、中、下3条皱襞最大,2条在左侧,1条在右侧,当直肠充盈扩张时,皱襞消失;直肠排空时,皱襞明显,有阻挡粪便的作用[1]。鉴于结肠、直肠的生理特点,灌肠时液体流入需要克服多种阻力,如肠管自身曲折和肠道内容物堵塞以及直肠横襞对灌肠液形成的阻力;液体沿肠道自低往高处流动自身的重力;直肠因被刺激而产生的生理性节段收缩出现的集团蠕动力;肠管功能性或病理性痉挛产生的紧张力等[2]。
2.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优缺点比较。灌肠液体凭自身的重力加速度流动能克服上述阻力,根据液体力学的一般规律,在一段管道中,液体流量与该管道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而与管道对液体流动的阻力成反比[3]。由于肠道是肌性器官,结肠、直肠内均存在粪便,因而阻力基本相同。采用头低臀高左侧卧位灌肠,可使结肠处在直肠低位,因而直肠、结肠间产生压力差,又因为插管长度20~22cm,液体通过肛管顺利进入结肠,结肠容积大,压力低,单位时间内灌肠液流入直肠容量减少,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对肛门的刺激强度减少,患者不容易产生便意,并且液体在肠管内保留时间相应延长,可与较高位的大便接触,这样,能充分软化及溶解粪便,排便由上而下,更利于大便的排出。而对照组的清洁灌肠法,结肠与直肠处于同一水平面,甚至高于直肠,2者间不存在压力差,插管长度仅7~10cm,受上述多种阻力的影响灌肠液流动缓慢,仅少部分进入结肠,甚至不进入结肠。当灌肠液直接进入直肠后在直肠内聚集150~200ml,压力达55mmHg(1mmHg=0.133kpa)时,会对肠壁产生压力刺激,引起压力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使降结肠、乙状结肠收缩,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多数患者此时产生便意而被迫中途停止。因此,每次灌肠量小,灌肠液停留在直肠时间短,排便快而不能把更多粪便排出,下段的粪便排出后上段的粪便又下来,反复多次,也达不到清洁的目的。尽管如此,随着手术的进行麻醉的深入,肠管括约肌松弛,直肠上段与结肠内的粪便下移,出现肠管鼓胀及粪便排出的现象[4]。肠管鼓胀不利于手术甚至会损伤肠管。如是阴式全宫切除术,则污染手术野,被迫暂停手术,重新消毒,更换手术包。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清洁灌肠法较传统的灌肠法更能彻底清洁肠道,每次灌肠入液量明显增加,减轻病人的多次灌肠的痛苦,还能大大减少护士的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永坚,刘牧文.临床解剖学丛书•腹盆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1-523.
[2]王传堂,赵巍,姜喜刚,等.旋转体位清洁灌肠法的临床应用.东北医药,2004,44(2):7.
[3]固衍椒.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29.
[4]刘婉如.改良式清洁灌肠在老年子宫脱垂患者中的探讨与使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