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 1

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严红冉

严红冉(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由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其外套管的材料为聚氯乙烯,质地柔软,有弹性,保护血管,是患儿接受药物治疗、急救及供给营养最方便途径。另外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对危重患儿抢救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常有并发症引发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应用过程中注意防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三年来我医院儿科所有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观察对象。笔者对三年来我医院儿科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资料,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2方法

1.2.1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分析首先是穿刺失败,原因主要是血管选择不当、见回血后针柄固定不当、见回血后立即停针,此时外套管还在血管外,退出钢针后导致套管在血管外卷曲而不能进入血管,退钢针时将外套管一起带出血管外;次之是留置期间留置针脱落,原因分析为患儿哭闹,自行抓落、患儿大量出汗,粘贴不牢,或者由于护理人员备皮范围不够宽,胶布脱落,导致留置针脱出;再者穿刺留置时间过长造成针头阻塞,也可能是由于封管技术不当造成阻塞;还有留置针使用3-5天后会出现局部渗漏肿胀,患儿多诉局部疼痛,出现肿胀,分析可能与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以及某些药物造成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关;最后有个别患儿穿刺周围出现红肿热痛并发静脉炎,可能是与药物刺激,无菌操作不严有关。另外比较少见的出现患儿穿刺点局部感染,可能与穿刺点皮肤汗液渗出而造成感染,浸湿无菌敷贴有关。

1.2.2常见并发症预防和方法

1.2.2.1掌握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严格无菌操作原则,皮肤消毒范围要>5cm。穿刺前先旋转扭动留置针的外套管,以防止外套管与针芯粘连。针头斜面向上。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呈15。~30。角刺入皮肤,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mm左右。左手拇指和示指按住Y接口处.右手捏住针翼将针芯退出2-5mm。再连针带管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将针芯全部退出。退针芯不可过多.因退针芯过多.套管内无支持力。送管时易造成套管打折,送套管时也要绷紧皮肤,否则也会造成套管打折。套管要伞部进入血管内,不然患儿躁动时针体易滑出血管外[1]。穿刺前要将穿刺部位的毛发剃干净,胎脂、血迹较多的先用石蜡油棉签将胎脂去除,再用无菌纱布抹干,否则虽然穿刺成功,但贴敷贴时粘不牢易脱针。穿刺完毕,消毒待干后再贴敷贴,绷紧周围皮肤;敷贴大小要合适。使用时应遵循无张力粘贴原则,敷贴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由中央向周围按压整片敷贴。使之与皮肤妥帖,敷贴与皮肤之间不留空隙。哭闹、出汗、手脚乱蹬、乱抓的患儿,自己用手抓或碰到温箱内壁时都会导致留置针松脱,所以固定好坏直接影响留置时间。贴好敷贴后再用透气胶布交叉固定好针柄[2]。

1.2.2.2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应做好全面护理、注明置管时间.每天更换输液器或输液延长管;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局部炎症反应等。一旦发现有异常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进行蓝光灯治疗的新生儿易起皮疹.尤其粘贴有胶布的皮肤,要多巡视、多喂水.减少出汗、控制箱温。发现敷贴处有皮疹时要及时处理。用络合碘消毒局部皮肤或遵医嘱使用炉甘石、莫匹罗星;进行新生儿沐浴时,将留置有留置针的手、脚抬高或用保鲜膜包住。不能浸泡在水中或被水打湿.发现敷贴被泡湿后要及时更换并消毒穿刺口。

1.2.2.3当天治疗量药物输液完毕后,抽取0.9%NaCl溶液5ml进行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封管液必须缓慢均匀推入,边推边退针,使液体充满管腔。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0.9%NaCI溶液维持6~8h。所以间隔6~8h要进行封管1次。若是头部留置针,就用新生儿专用约束带约束双手,防止双手乱抓将留置针拔出;若是手足的留置针,输液完毕后,用无菌纱布将留置针、手足包裹住,可以防止两手相互乱抓时抓出或双足乱蹬时蹬脱留置针。出现穿刺局部针眼发红、肿胀、硬结,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抬高肢体,局部用25%硫酸镁湿敷,促进局部吸收。

2结果

根据对儿科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的分析,及时护理总结对策,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达到儿科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

3讨论

在儿科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中除了要提高儿科护士的技术水平外,还要加强无菌观念,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向患儿及家属做好沟通和解释,使留置针的使用得到合理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玉琦.儿科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常见原因及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9.6(4):269.

[2]赖思燕.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是保留成功关键[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2009,6(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