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城区水务局广东惠州516001
摘要:文章从惠城区水生态文明实际现状出发,分析了惠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惠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并从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宣传引导、责任考核等方面就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保障措施。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问题;思路;措施
1惠城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惠州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惠州市在《惠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更是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定位到了惠州市的中心城区-惠城区,并提出了“河清、海晏、湖美、惠民城”的水生态建设理念[1]。
根据近两年相关专家对水生态文明的研究意见[2-3],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管理、水景观和水文化等方面。
鉴于此,探讨惠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快惠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可以为惠城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管理、水景观和水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提供参考。
2惠城区水生态文明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惠城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积累下来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复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2.1水安全保障体系亟需升级
2.1.1江河堤围未全线达标
全区的堤防除保护城市部分堤防进行了达标加固外,大部分堤防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堤防横断面达不到设计标准要求。急需对惠城区的堤围进行全面的整治。
2.1.2中小河流防洪问题突出
中小河流干流河道因无有效的堤岸防护设施及调蓄水面、河工建筑物设置不当、过流断面长年淤积等现象,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7月14日-17日,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出现超百年一遇的暴雨,给小金口带来严重了山洪灾害,造成了30.96万多人受灾,倒塌房屋709间,死亡人数达到6人,而同期东江水位却不足多年平均洪水位。
2.2水环境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2.2.1河涌污染问题未得到彻底整治
惠城区中小河流众多,但只有部分河涌进行了局部整治,缺乏全流域的统筹规划,河流综合整治与水生态修复将成为当下的工作重点之一。惠城区内14条主要河涌除了金山河、白石截洪渠以外,其余均存在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劣等问题,青年河、望江沥、陈塘河等河涌的水质污染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沿河两岸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另外,由于城市建设与河涌治理不同步,局部河道因城市开发过度被占用,城市结合部河涌存在违法违建行为,河道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管理,淤塞严重、河道狭窄、行洪受阻、防洪排涝问题日益严重。
2.2.2农村水环境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压力
农村水环境的治理存在多方面压力:一是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二是资金短缺。三是污水处理技术落后。四是管理存在缺陷。因此,应尽快开展以清水治污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我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美丽惠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3水生态保护修复方兴未艾
2.3.1江河水库水生态修复工作有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江河湖库的水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东江上游来水水质的不断恶化。
2.3.2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有待加强
近20年来平均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投入不足10万元(含群众投劳折款),比全省规划平均50万元/平方公里的投入差距较大。因投入有限,我区水土流失治理仅达初步治理标准。同时还存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队伍不够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仍较薄弱等问题。
2.4水资源管理有待提高
惠城区虽然向水务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但尚未完全实现水务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排水、节约用水、治污等各环节还分属不同部门职能,水资源管理职能较分散,制约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利工程运行机制尚未达到良性循环。
惠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应主要突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通过“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严格水管理、弘扬水文化”五位一体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成“山、海、河、湖、湿地”融于一体、独特风格的惠民之州。
3.1构筑人水和谐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在治洪治涝方面,推进主要江河堤防达标加固、大中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等重要工程,到2017年城市防洪标准达标率达到67.5%,建成较为完善的全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体系。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以《惠城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方案》实施为抓手,加强水资源调配体系建设,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力争到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提高到60%以上。
3.2形成河湖相通的水环境治理体系
以惠城中心区14条主要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工作重点,配合市政府完成青年河、望江沥、大湖溪沥等主要河涌整治工程和新开河综合整治工程(河道疏浚工程);同步推进“美丽乡村?清水治污”活动,惠城区河涌整治三年规划实施方案等系列措施,确保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争取居民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有显著提升。
3.3塑造健康多样的水生态修复体系
在惠城中心区主要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加强河涌生态修复手段,激活城市水脉;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确保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治理,争取到2017年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60%提高到75%。
3.4建立集约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加强水库、江河等水源地的水质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到2017年实现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5提高到0.50,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管理,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76m3以下。
3.5构建融贯古今的水文化传承体系
通过惠州古城文化的保护与挖掘,依托西湖、古城、水利风景区、两江四岸等有利资源,将惠城区建设成为“都市风景”与“田园风光、古城风韵”交相辉映、“宜居宜业”相得益彰的生态文明之城、历史文化名城和休闲度假名城的目标,全面打造“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的惠城区水文化体系。
4推进惠城区水生态文明的保障措施
4.1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提升惠城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惠城区应建立惠城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由区长担任总召集人,分管副区长担任召集人,相关区直单位和各镇(街)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人为成员。通过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确保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4.2资金投入保障
充分利用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政策倾斜和有关水规费等政策,积极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生态建设项目列入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三是积极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水生态建设项目。
4.3强化责任考核
建立责任机制,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要目标、指标、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各区直部分和镇(街)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实行每年考核和年末总结制度。
5.结语
惠城区作为惠州市的中心城区,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一定要牢牢把握惠州市提出的“河清、海晏、湖美、惠民城”的理念,在全面开展惠城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综合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顺利推进,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水环境自我修复能力,构建惠城区水生态文明格局。
参考文献:
[1]惠州市人民政府.惠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R].惠州:惠州市人民政府,2015.
[2]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4):1-3.
[3]马建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