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基细胞学检测与传统涂片法在非妇科细胞标本肿瘤细胞诊断中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液基细胞学检测与传统涂片法在非妇科细胞标本肿瘤细胞诊断中的比较

汪贵方

汪贵方(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241-02

【摘要】目的对非妇科标本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测与传统涂片法进行对比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033例非妇科标本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并与传统涂片的细胞形态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液基细胞学方法在痰标本中检测到恶性肿瘤细胞71例,可疑癌细胞7例,同组标本用传统涂片法有25例为阴性。液基细胞学方法灵敏度提高了32.05%。应用液基细胞学方法在支气管灌洗液标本中检测到恶性肿瘤细胞23例,可疑癌细胞3例,同组标本用传统涂片法有7例为阴性。液基细胞学方法灵敏度提高了26.93%。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在非妇科细胞标本肿瘤细胞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癌/诊断细胞学技术标本

液基细胞薄层涂片(TCT)现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标本的检测,主要用于阴道/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筛查[1],但用于非妇科细胞检查少有报道。现对我院应用该方法对非妇科细胞标本的检查结果与传统涂片法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临床送检的痰、支气管灌洗液标本1033例。

1.2仪器新柏氏2000液基细胞自动制片仪。

1.3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3.1痰TCT留取晨痰,先漱口吐出气管内的腐痰,再收集患者咳出的肺深部的新鲜痰,放入含25ml清洗液和适量1,4-二硫代苏糖醇(DTT)的保存瓶中,1500~2000r/min振荡10min,1500~2000r/min离心5~10min,弃去上清,然后将沉淀倒入盛有细胞保存液的标本瓶中,静置15min,使用新柏氏2000制片。

1.3.2支气管灌洗液TCT因含黏液较多需加入适量DTT,处理方法同痰TCT标本。

1.3.3传统涂片法按常规对痰和支气管灌洗液标本进行涂片。

1.4肿瘤细胞诊断采用3级分类诊断法将细胞检查结果分为阴性、可疑、阳性,并对细胞作出分型,对分型不清的肿瘤细胞可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方法鉴别诊断。所有细胞标本均取双盲进行法由两名细胞病理医师阅片。

2结果

1033例非妇科细胞标本应用液基细胞学方法共检出肿瘤细胞104例,同组标本用传统涂片法查出恶性肿瘤细胞72例。

2.1痰涂片检查结果痰检709例,液基细胞学检出肿瘤细胞78例。在78例肿瘤细胞中,传统涂片法检查有25例为阴性报告,TCT法灵敏度提高了32.05%。

2.2支气管灌洗液检查结果支气管灌洗液检查324例,液基细胞学检出肿瘤细胞26例。在26例肿瘤细胞中,传统涂片法检查有7例为阴性报告,TCT法灵敏度提高了26.93%。

2.3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以上恶性肿瘤及可疑瘤均由纤维支气管镜、CT、核磁共振检查,术后组织病理学所证实为恶性肿瘤。

2.4液基细胞学恶性肿瘤细胞形态特征①鳞癌:多为散在核大深染、固缩细胞,胞浆红染,核浆比例失调,细胞成蝌蚪或球拍状。②腺癌:多呈乳头状或管状腺样排列,三维结构多见。核大小不一,有时胞浆中有空泡,将核挤向一侧。核膜清晰,可有核仁。③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大小不一,染色质深,可呈圆形、燕麦状或不规则,镶嵌样排列,细胞浆一般蓝染,多数胞浆少。

2.5传统涂片法检出恶性肿瘤细胞形态特征①痰涂片:大多背景不洁,恶性肿瘤细胞常与炎细胞、红细胞重叠,细胞结构模糊不清易导致漏诊。②支气管灌洗液涂片:黏液较多,恶性肿瘤细胞多呈团块状。因该涂片是风干或吹干,细胞易肿胀变性,结构不清。

3讨论

细胞学诊断是肿瘤病理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肿瘤细胞的阳性诊断率明显偏低,传统涂片以痰液为例,其假阴性率为30%[2]。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单一,涂片过厚,背景中干扰因素太多,以及标本不能湿性固定、细胞变性、结构不清。TCT处理系统的出现,变革了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获得了优良的制片质量,阅片范围缩小,有效地提升了细胞鉴别诊断的能力。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妇科宫颈癌早期诊断方面的优越性已得到国内外公认,但在非妇科领域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我院在痰和支气管灌洗液的肿瘤细胞检测中应用该方法,与传统涂片法相比较,其灵敏度分别提高了32.05%、26.93%。其优越性为:①取材量较传统涂片多,收集的有效细胞成分多;②背景较干净;③液基细胞学涂片厚薄均匀,细胞平铺,易于观察;④液基细胞学涂片的阅片面积缩小,不易发生视疲劳;⑤液基细胞学涂片均为湿固定,细胞保存完好,结构清晰。同时保存了细胞的抗原性,可进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来鉴别诊断。

液基细胞学涂片由于是自动制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接触标本的机会,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制片的质控,提高了非妇科细胞学诊断的标准化、自动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马正中,阚秀,刘树范.诊断细胞病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程丽华,陈霁岩.临床脱落细胞学检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