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经典诵读对中学生优美人格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中华优秀传统经典诵读对中学生优美人格的培养

张婧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九中学730100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市场经济大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突出,片面强调知识教育,忽视人格教育,从而导致中学生在道德品质、人格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懒惰、粗心、鲁莽、胆怯、孤僻、虚荣、敌对、以自我为中心,乃至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中学生的人格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对待目前中学生人格缺陷的问题上,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中学生人格缺陷问题。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对中学生优美人格可以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对人格研究有很长的历史和独具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以道德为核心,充满了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儒家的理想人格是“智”、“仁”、“勇”三达德,所谓“智”、“仁”、“勇”就是智慧、博爱、勇敢,这种理想人格成为古代中国人的人格范式。儒家的人格教育途径主要有尽心、养性、知天、节制、寡欲,养浩然之气,格物致知,诚意正气,教化与陶冶,家教、家训。道家文化中提出“执中守一”、“执中”、“用中”的人格原则,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要执持中,采用中,如老子在《德道经》(熊春锦先生校订)中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既不左也不右,更要守住一。老子说“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所谓“一”就是“德一”,做到道德的完美合一。此外,道家文化还提出了“无私”、“柔弱”、“不强”、“中和”、“知足”、“不争”等等一系列人格。

佛家文化,提出了“慈悲”、“清净”、“觉悟”、“智慧”、“自利利人”、“自觉觉他”等人格术语,这些人格思想在今天看来还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经典诵读对学生博爱之心的培养

仁慈博爱是古往今来所有圣人教育的基本原则。没有慈爱,父难以教子,没有孝爱,子难以成人;没有慈爱,国无以长久,家无以久安,社会无以平静,可见爱是多么重要。当前,很多中学生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古圣先贤的经典中具有伟大的博爱思想,教育我们学会互相关爱,珍惜一切。经典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将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天地之大德曰生,只有以伟大的胸怀博爱万物,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经典中的这些博爱思想,只有不断地诵读才能长久扎根于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孔子一生追求的“仁”,也就是仁慈博爱。

三、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品质

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表现为面对外界一些引起自己不快的人、事、物,能够豁达大度,不斤斤计较,能替他人着想,甚至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由于这些年来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失误、自我观念的错误,宽容这种美德在当前社会渐渐滑向谷底。许多人变得刻薄、自私、睚眦必报,这些现象在社会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经典主要教导我们培补丰厚的五德能量,五德就是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五德贯穿始终,学生的道德品质自然就能得到提升。诵读经典一方面能培补五德能量,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胸怀,使孩子变得更有人文情怀。

四、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谦逊处下的人格

谦虚、处下是优美人格的一部分,今天的人不太重视谦虚,而我们祖先对谦逊处下是极其看重的。《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易经》64卦中其余63卦各有吉凶,只有“谦卦六爻皆吉”。这就说明,只要一个人内心时时保持谦虚,就能在现实生活中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老子在《德道经》中也说:“牝常以静胜牡,以静宜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老子的意思是说,不管一个人还是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只要我们能够有处下的心,不高高在上,就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如果一个人处处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他就离失败不远了。经典中谦逊、处下的思想比比皆是,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是中国人的人格标志,老子说:“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经典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只要我们坚持诵读,就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福祉。

五、诵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得到兴盛发展,关键要看下一代人的人格中是否具有担当和责任心。现在的人,担当不够,责任心不强,这在古人看来是很耻辱的。

担当之人要有家国情怀、济世思想,要有宋代大儒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理想,有了这份心系苍生的担当,怎能不激发出自己的宽广胸怀、坚守和毅力?在危难之时要有地藏菩萨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精神;要有孟子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壮志,更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坦荡。“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我们要有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伟大精神,如此,方能实现中国梦。

古老的圣贤经典如太阳一样,历久弥新,常照常新;经典的言语,记载着我们祖先伟大的智慧,这些智慧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我们只要坚持诵读经典,就能发挥经典的能量作用,让经典的能量滋养我们的身心,我们一定要坚持诵读经典,让经典的智慧照亮我们的人生。古老的圣贤经典在我国已经断层百年有余,方今之计,唯有大力倡导诵读经典,才能发挥经典的指引作用,至于诵读经典对于中学生优美人格的培养,我们相信必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