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剧旦角看艺术规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1

从京剧旦角看艺术规律

张桂华

在灿烂辉煌的京剧艺术星河中,旦行流派艺术,主要有“四大名旦”,即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他们在艺术上各树一帜,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各拥有独特的剧目、师承和传人。

梅兰芳(1894-1961)出身梨园世家,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典雅,扮相极佳。代表作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抗金兵》等。梅兰芳的演唱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

程砚秋(1904-1958)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荡气回肠,若断若续的唱腔,形成独特的风格,世称“程派”。代表作有《青霜剑》、《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祝英台抗婚》等。程派善于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来表现那些遭遇悲惨、外柔内刚的中下层女性人物。

荀慧生(1900-1968)艺名白牡丹,以扮演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见长,扮相俏丽娇媚,做派活泼洒脱,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代表作有《钗头凤》、《红娘》、《金玉奴》、《霍小玉》、《杜十娘》、《玉堂春》、《大英杰烈》等。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表演的精华溶入京剧的演唱之中,是荀派的主要艺术特色。

尚小云(1900-1976)嗓音宽亮,行腔刚健峭拔,吐字清晰爽利,形成独特的风格,是四大名旦中突出阳刚挺劲的青衣唱法的旦行流派,世称“尚派”。擅长剧目有《梁红玉》、《二进宫》、《昭君出塞》、《祭塔》等,成功地塑出许多侠骨柔肠的巾帼英雄形象。

以张君秋为代表的张派是继四大名旦之后,现代京剧旦行中影响最大、流播最广的一个流派。张派唱腔以王(瑶卿)派唱腔为基础,糅合了梅、尚二派的唱腔,并兼收了黄桂秋、程砚秋等诸家之长。张君秋早中期唱腔刚健清新,柔俏多姿,晚期唱腔则在醇美中显出华丽与舒展。因人设腔是张派唱腔的主要特色。其代表作有《望江亭》、《西厢记》、《状元媒》、《秦香莲》、《四郎探母》、《女起解·玉堂春》等。

张君秋系京剧“四小名旦”之一,除他之外,另外的三位是:李世芳(1921-1947),嗓音明亮甜润,扮相有雍容华贵之气,工青衣、花衫,颇似梅兰芳,故有“小梅兰芳”之称,擅演《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剧目。毛世来(1921-1994),嗓音清亮,白口清丽干脆,扮相俊美,跷工极佳,文武兼备,尤擅长花旦戏,代表剧目有《铁弓缘》、《红娘》、《小放牛》、《十三妹》等。宋德珠(1918-1984),花衫、花旦、刀马旦、武旦皆精,以刀马旦、武旦为专长,功夫扎实,个性鲜明,代表剧目有《杨排风》、《扈家庄》、《金山寺》、《战金山》、《泗州城》等,英气十足,动作灵巧,身手轻捷,尤以“出手”见长。

此外,尚有“江南四大名旦”:黄玉麟(1907-1968),嗓音甜润细腻,扮相秀丽俊美,体态轻盈,能歌善舞,戏路宽广,青衣、花衫、花旦皆能,代表剧目有《玉堂春》、《南天门》、《梅龙镇》、《晴雯撕扇》、《杜十娘》、《孟姜女》、《天河配》、《鸿鸾禧》、《天女散花》等。小杨月楼(1900-1947),嗓音洪亮,功底扎实,文武兼善,是青衣、花旦、刀马旦兼能的全才演员,并能演小生。代表剧目有《花木兰》、《白蛇传》、《对金瓶》、《秦香莲》等。赵君玉(1894-1937),嗓音宽亮,音色极佳,扮相秀美,旦、生、净全能。代表剧目有《龙女牧羊》、《嫦娥奔月》、《血手印》、《孟姜女》、《秦香莲》等。刘筱衡(1901-1969),嗓音高亮坚实,富于韵味,身段秀美,表情真实。代表剧目有《汾河湾》、《武家坡》、《贵妃醉酒》等。

京剧旦角的流派还值得一提的,尚有以下两位:一位是“筱(翠花)派”创始人于连泉(1900-1967),艺名“筱翠花”、“小翠花”,做工细腻,跷工尤佳,善演花旦,代表剧目有《战宛城》、《坐楼杀惜》、《红梅阁》等。另一位是“关派”创始人关肃霜(1928—1992),功夫全面,擅演武旦、刀马旦,并能反串小生,独创“靠旗出手”,丰富了京剧的表演艺术。代表剧目有《铁弓缘》、《扈家庄》、《打焦赞》、《盗库银》、《战洪州》、《辛安驿》、《黛诺》等。

京剧流派的形成是和京剧演员的努力分不开的。有创造精神的演员往往对唱腔艺术孜孜以求,从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这些著名的京剧演员各擅绝技,雄踞舞台,共同构成京剧艺术灿烂的星空。

不仅京剧,任何艺术,只有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争形斗势,才能创造空前绝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