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莹河北省保定市爱民小学071051
摘要: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安危、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落实国防法的重要举措。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树立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国防教育内容途径研究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国防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坚强的后代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小学阶段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是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是各类文化学科任课教师的法定义务。
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及国防观的形成时期,是国家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结合中小学各学科知识传授的实际,把国防知识灌输、国防意志磨练、国防观念培植融入文化教学,在提高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素养,这是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
二、在小学阶段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的目的
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现状及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基本的国防理论和军事知识,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三、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
1.结合相关学科和活动课程的教学,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利用有国防教育特色的教育资源、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3.发挥国防教育生动、直观、趣味性强等特点,突出教育特色。
四、利用社区资源开发国防教育校本课程
结合国防教育纲要对小学阶段要求和学校国防教育研究目标和内容,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一方面通过各项活动来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具有生命力。我校地处一一三师和空军十总队两个部队之间,与部队有着深远的渊源。爱民小学原名“火线小学”。1968年,由三十八集团军移防到保定兴建了这所子弟小学。1972年部队把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多年来,学校与部队联系紧密,经常开展共建活动。为了更好的挖掘学校的历史内涵,突出“爱民”特色,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及便利条件,开发了更适合我校、更具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军歌嘹亮》,我校特组成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编写小组,编写了一套军校共建校本教材。教材分为低中高三段,每组由组长带领编辑整理不同的内容。
根据一、二年级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教材编排设计了我们国家的军队、军人军事、军诗军歌、军人体材的电影电视剧、战争与和平几个板块,采用的形式丰富多彩。“认一认、看一看、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等。
三、四年级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六个板块战争、军人、计谋、兵器、防御、通讯。以老爷爷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进一个个故事里,另外注重了故事、插图、绘画、练习相结合,使得这本教材既有可读性,又有可操作性。
高年级教材,图文并茂,极具时代性,故事性,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此教材分模块,按时间顺序设置教学内容,让孩子们走近英雄,深刻体会军人博大的胸襟;通过唱军歌、游保定等,使学生了解祖国近代、现代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及战争中的重要事件;透过和平年代,军人守卫边疆,抗洪赈灾,学习人民军队高度的奉献精神,以及顽强的品质,使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总之,教学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吃苦精神,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军人优秀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真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将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课程的开发将国防教育纳入了课堂。
五、学校国防教育特色鲜明
为了使校本课程《军歌嘹亮》扎实有效地进行,我校特聘请113师干部科庞科长为本教材组顾问和授课教师。2010年12月2日,著名教育家关鸿羽教授还对我校的校本教材《军歌嘹亮》的编写人员进行了指导,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真正做到了依据地方特色、利用现有资源、并有专家导航。我校国防教育入课堂,做到了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时计划,形成了开发、实施、激励的有效机制。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科学、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奋进、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毅力,有利于学生练就强健的体魄。因而,在和平的条件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钢铁长城的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