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

刘中帮

刘中帮

上海合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200126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郭靖的快速发展,建设行业发展也十分迅速。而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建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对建筑学生态设计的意识明显深化,生态建筑设计因此得以完善。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

引言

人类的文明在进步,人类的科技在进步,使得人类所能做到的事,涉及范围愈加的广,但是无节制地对自然的索取,也使得环境的境况越来越堪忧,人与环境的问题愈加的尖锐,日益严重,地球在等待救援,人类生存面临困境,自然在对我们报复。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们难以预料的速度进步着,加之经济的膨胀,也为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欲望的增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人类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产生的恐惧感和对生存的渴望,促使他们想拥有优化美好的生存环境,对人类居住环境一次次的挑战。

1建筑学设计

建筑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是有诸多考虑的艺术设计,它离不开设计师的风格,离不开所处的环境,离不开建筑的主题,也离不开生态环保。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很重要,因为,为了不在其环境中显得突兀,必然是与环境浑然一体的建筑为最佳,必然反映了当地的或自然或人文的环境特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建筑的作用亦然,一个建筑物反映当地环境特征的同时,成功的建筑物还会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影响着当地的建筑环境以及未来的规划等,而差的建筑则会使得当地的自然环境或是社会环境质量变差,出现倒退的现象。建筑设计中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生态意识的融入,因为建筑本身就与环境存在着互动,因此生态意识的体现愈加的明显,而刮起这股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的破坏,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是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严重恶果。因此,人类对居住场所的要求愈加的高,现代建筑设计被赋予了健康、环保、生态的基本精神,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人文关怀,强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的良性循环,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的排放等基本内容。“建筑设计既是为营造建筑实体提供依据,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既要考虑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

2生态学

“生态学”一词出自希腊语,原意为居住地和科学研究的两个词语的组合,既为研究居住地的学科,而这一概念最初是德国的生物学家在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提出,当时对生态学的解释为,整个生物圈内所有生物相互影响和共存的环环相扣的生存状态,定义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般科学,而外部世界是广义的生存条件”。并将所哟生物组成的有机的共同体的一整个系统定义为“生物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元”。

2.1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观念,是人类自然意识觉醒的标志,是人类在一次次的因为破坏环境而造成的灾难面前“学乖”的表现。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使得更加关注自然的环境的保护,更注重社会发展情况下对生态基础的保护,强调了生态价值在当今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人类站在生态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野蛮的掠夺和杀戮,这些都失去最初的冲动和价值后,终于使人类知道了生态的价值,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唤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意识是根据社会与自然的具体的情况而言的,选择最佳的最有效的方案解决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及不可分割的、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要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和攫取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可持续地发展,反对无止境的贪婪掠夺式的开发。

2.2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建筑学概念,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相互结合的现代建筑思想,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构建人工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尽量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统一体,具有良好的调节和适应环境的功能,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人类居住环境的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接纳能力和之间的物质交换。

3建筑学生态设计的策略

3.1科学选址

建筑施工前,有关部门应进行科学规划,将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同时科学测评生态系统,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设计中,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并掌握当地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对建筑的社会环境因素予以高度重视。需科学分析建筑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考虑环境对建筑的作用。如在建筑设计规划中,应做好前期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与水文情况,且经过周密的计算检验建筑与环境间的作用能否与生态环境建设产生明显的矛盾。按照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并不是长期稳定且保持不变的状态,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平衡状态可无限期的保持。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把控这一限度,采用有效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准及要求,且在建筑生态设计中始终坚持科学选址。

3.2积极采取绿色化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可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宜居和实用的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是体现生态意识的核心,而且其也是建筑生态设计和绿色化建筑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当中所说的绿色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主要有建筑环境绿色化、建筑设计绿色化、建筑材料绿色化、建筑功能绿色化等。在设计中需充分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的自然以及社会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坚持就地取材,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消耗。此外还要在工作中保证建筑与生活联系密切,发挥出其最大作用。建筑当中的环境建设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装潢设计,一个是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协调性。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其应具备较强的艺术性和美观性,从而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室外环境则应考量其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从而满足绿色化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3.3提升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

充分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都是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上述资源可显著增强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保证城市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如高质量的自然采光设计就能够减少人工光源对电能的消耗,且通风性较好的建筑一方面可以增强室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空气流通的质量,减少了空调运行过程中的电能消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结语

现如今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十分紧张,因此人们的生态意识也逐渐增强。生态意识在诸多领域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因为建筑学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将生态建设融入建筑学当中,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生态建筑的快速发展,减少建筑行业的资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洪新.论马克思自然观视野中的生态意识[J].学术交流,2018(2):89-92.

[2]李敏,张军.生态文明与生态意识内涵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7-9.

[3]王晓燕.景观设计课程中微系统生态意识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8(11):3,9.

[4]于冰.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意识[J].浙江学刊,2018(4):231-234.

[5]李琛.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民生态意识培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