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豫剧院二团,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J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209-01
《洛阳桥》又名《梵王宫》、《耶律含嫣》、《甩大辫》等,是一出脍炙人口的豫剧传统剧目。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豫剧男旦慕水旺、翟燕身及女性名角陈素真常演《洛阳桥》,而且久演不衰。后来豫剧名角曾广兰接过此剧,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洛阳桥》不断地进行了丰富、完善、加工、提高,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辈名家演出《洛阳桥》的表演艺术。198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将曾广兰主演的《洛阳桥》拍成了彩色戏曲艺术片。其影响更是声扬四海,名闻遐迩了。
我是豫剧名家曾广兰老师的入室弟子,接受了扮演《洛阳桥》中耶律含嫣的演出任务以后,在老师一招一式地教授,在自己一点一滴地学习实践中,在表演艺术上经历了一个从“形似”到“神似”的刻苦的艺术追求。
我在《洛阳桥》中要刻画的人物耶律含嫣,是元代蒙族的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女。是位虽说年轻,却又是性格复杂的人物。因为她生长侯门,长居中原,是位大家闺秀,既纯洁、善良、天真、秀雅;又活泼、多情、豪放、泼辣,既是位深锁绣楼的闺阁少女,又是位性格外向,具有粗犷性格美的蒙族姑娘,因其性格复杂,所以表演难度就很大。既要表现其作为宦门小姐的高雅与华贵,又要展示其情窦初开的热情与大胆;既要表现蒙族姑娘那种豪放的“野性”,又要把握她的清纯真挚又朴实的本质。因此,我演耶律含嫣,就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复杂的人物性格,以便正确塑人物形象。在这里,我的老师曾广兰诲人不倦,反复地给我讲解以上这些表演艺术的辩证法,使我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因而在表演上心中也有了底。
耶律含嫣第一次出场,内唱“背兄嫂离深闺郊外游赏”,音乐声中,耶律含嫣步履轻盈地背对观众走上,给人以“欲睹仙颜却不得”的诱惑力。她左手旋转着大辫,目不暇接,地环视着大自然的良辰美景,伴着百鸟啼鸣,小碎步引至舞台中央,右手将大辫一甩撩过头顶,这站定的“亮相”,使观众于期待之中突觉眼前一亮,一位美丽雅致、亭亭玉立的蒙族姑娘的造型美,就一下子呈现给了大家。接着,在行弦中走小圆场,并加入“抖肩”技巧,就好似久锁樊笼、苦闷不堪的小鸟儿忽逢开笼放飞,不由得扑楞楞抖动羽毛,振翼飞向了蓝天,好不惬意啊!这样的艺术处理,把“这一个”的蒙族少女在规定情景中乐不可支的心情,较好地表现出来了。
老师常说,要真正演好“这一个”的艺术形象,仅靠模仿学习,一味追求“形似”是不行的,必须不忘更高的艺术境界,要追求表演上的“神似”。我越学,越觉得老师讲的精辟,感到道路深长。我们知道,追求“神似”是中国的三大法宝之一的中国画中写意的特色,要达到作品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那就必须紧紧抓住对象的“神”去加以体现,使其比生活中的真实更具动人的魅力,这些道理同戏曲表演的要求,有着一脉相通之处。戏曲表演,同样不能背离“以形写神”的创作原则,因此我在《洛阳桥》的表演中,在忠实学习继承老师表演的过程中,并不拘泥于某些固有的模式,也并不刻板地、僵硬地照搬现成的表演,而是取其精华,学习表演人物的“神”,即追求表演上“神似”,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达到一个新的层面。基于这种创作理念,我在不少场次的表演上,都力图有所创新,为耶律含嫣这个艺术形象增添靓色。
“射雕”一场戏,当耶律含嫣惊呼花云射雕绝技,上前抢拾被射落她的双雕时,在表演中我特意运用了扩大幅度的小跳步,以表现其激情难抑的心态,展示其天真无邪、纯洁大方的一个性格侧面。当花云把双雕送给她时,她反倒含羞地一笑,躲在了一旁,表现了闺门少女的矜持和秀雅。等她转过身来,发现射雕人已经远去,双雕落地,以此模仿花云射雕。这些虚拟动作,是我刻意追求“神似”,追求“形神兼备”的舞台行为,是刻画人物浓重的一笔。耶律含嫣回府后,为排遣对射雕人的思念而漫步花庭,当她回忆与花云相会,演唱“清明时节到城郊踏青游玩,洛阳桥见一位英俊少年,他一箭射双雕扑楞楞落在了地面……”这段戏时,为了表现野外邂逅花云时的欢愉情景,便用了充满感情色彩的水袖舞,用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长绸舞,还以转身“卧鱼”等程式身段,描绘了人物欢快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态。
“催妆”这场戏,是最见功夫的一场戏。花云就要到来,多日来魂系梦牵的愿望将如愿以偿,耶律含嫣自然是欣喜若狂了!当她一听嫂嫂说花轿快要到府门了,含嫣便急急忙忙梳妆打扮,失急慌忙地端盆洗脸,又忘了拿毛巾,急拿毛巾跑上,没想到热水烫手,急将毛巾捞出,抛向空中飞旋散热,手巾旋转着落到手指上,她顺势擦了把脸,紧接着又擦粉抹胭脂、梳头、插花。然后,左一亮相,右一亮相,欢喜雀跃。这一连串的舞台行为,都要做得真切优美、敏捷、准确、忙而不乱,乱而有致。当唢呐声隐隐传来时,耶律含嫣忙不迭地推窗观望,忽闻乐声大作,更是手忙脚乱了。慌忙抱出一堆衣服,不是上下穿错,就是衣不称心,好不容易选准一件,便急转身甩起大辫,以最快的速度穿好双袖,然后对镜子孤芳自赏起来。左照、右照,照够了,才满意地笑了,在这里,我有机地融进了蒙古舞和芭蕾舞的一些表演,如照镜子时的“碎肩”、提鞋时的“大跳”等。另外,还运用了“卧鱼”、“云步”等程式动作,这些都为刻画人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鼓乐声中更近时,我采取了舞扇子,甩辫子,扇辫并用,并插盘旋,左右开花等多种表演技巧,层层递进,把戏剧推向了高潮。
在《洛阳桥》的唱腔艺术上,我努力按照老师传授的“以情代声,以声传情”的演唱方法,以豫西调为基础,然后有机地融进了豫东调、祥符调的调式,并吸收了其他姊妹剧种的一些音乐成分进行演唱,因而唱得自然流畅,挥洒自如。
在《洛阳桥》的表演中,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绩,那是在老师的悉心点拔下,努力做到形神兼备的结果,是从“形似”到“神似”地苦苦追求的结果。⑤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