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两种术式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马文学潘松林

马文学潘松林(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荆门448000)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162-02

【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08年-2012年笔者所在科室51例鼻前庭囊肿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行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28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结果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后无复发、感染,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患者反应明显优于唇龈沟进路手术。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轻、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前庭囊肿手术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在鼻前庭底部皮下、犁状孔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骨表面上的一种囊性肿块,早期无自觉症状,其生长缓慢,随着囊肿增大可产生局部胀痛感,同侧鼻塞。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1]。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取唇龈沟横切口进路剥离囊肿,彻底切除囊肿,近年来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科自2008年-2012年间共收治51例该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28例行揭盖术,23例行唇龈沟进路手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我们科自2008年至2012年共收治的鼻前庭囊肿患者51例,其中男10例,女4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7岁;病史1月至10年不等;其中左侧24例,右侧25例,双侧2例,均无感染;曾有5例患者曾在当地行囊肿穿刺抽液治疗后复发;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排除牙源性囊肿可能;28例行揭盖术,23例行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均回报符合鼻前庭囊肿。

1.2手术方法:两种手术方式均在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

1.2.1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术中先在鼻内镜下用剥离指探查囊肿范围及囊肿与下鼻甲的关系,用小尖刀在鼻腔内囊肿最隆起处切除鼻前庭底部之囊肿顶盖(揭盖),送病理检查,用鼻窦电动切割器吸净囊内液体后,沿切口将切口扩大,向外可达鼻腔外侧壁,向前或向后可达囊肿前后径长,向内不超过鼻中隔,尽量保留鼻前庭皮肤,修整创缘,使囊腔向鼻前庭充分开放,并使两腔融合为一体,完整保留剩余囊肿下部囊壁,两腔交界处鼻前庭皮肤或粘膜创缘及剩余囊腔以碘仿或油纱填塞,术后2-3d抽出纱条。

1.2.2唇龈沟横切口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于靠近上唇系带的囊肿一侧,做一横切口,朝梨状孔方向分离软组织,暴露囊壁后仔细分离并完整切除。冲洗术腔后缝合唇龈切口,患侧鼻前庭凡士林纱条填塞,2d后取出。患侧鼻前庭外侧予四头绷带加压包扎,面部肿胀减轻后解除。5-7d后拆线。囊肿体积大者术腔填塞碘仿纱条,逐日分次抽出。

2结果

2.1唇龈沟进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手术时间30-60min,出血约20-100ml,术后予四头绷带加压包扎患侧鼻唇沟,可见大部分患者患侧鼻唇沟处肿胀,切口疼痛,进食不便,部分需予镇痛药后缓解。并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上唇麻木。除有1例术后3天出现感染提前部分拆线换药外,其余患者均于术后第5-6天唇龈沟切口拆线出院,随访6月-2年,有1例复发再次入院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

2.2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手术时间约10-20min,出血量约5-15ml,术后患者无明显肿胀及疼痛,进食方便,术后无需拆线。术后约1周凹陷的囊腔变浅,术后2周囊壁基底从深处向外长平,1-2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残留囊壁成为鼻前庭、鼻底的一部分,光滑、无结痂及瘢痕,与周边皮肤及黏膜无明显区别。28例病例术后随访6月-2年,无复发病例;

3讨论

鼻前庭囊肿好发于女性,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无左右差别。其发生机制尚有争论,外伤被认为是上皮成分增生的刺激因素[2]。另外还有腺体潴留学说,认为系鼻腔底的粘液腺腺管阻塞,以致腺体分泌物潴留而成囊肿。李福军等[3]研究认为,鼻泪管系统的发育异常在鼻前庭囊肿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鼻前庭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囊肿切除、囊肿揭盖、微波理疗、腔内药物注射等多种方法,目前公认以手术切除为最佳,本文主要分析对比揭盖法与切除法之间的优劣。

鼻前庭囊肿手术切除的经典方法是经唇龈沟进路手术,但如囊肿切除不彻底可导致术后复发或瘘管发生,本组切除法1例患者复发即考虑与囊肿切除不彻底有关。且该进路因切口离囊肿稍远,损伤相对较大,术后局部反应重,可造成局部麻木感和短时间进食不便。近年来有大量报道鼻前庭进路手术,又称揭盖术、掀盖术或去顶术等。该术式之关键是使囊肿残缘与窗状皮肤吻合,即形成向鼻腔内开放之囊腔,由于囊壁一般由含有弹性纤维和许多网状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其内膜表皮细胞是有纤毛的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与鼻腔黏膜相似,故待其囊壁残缘与前庭皮肤切缘自然愈合并随着组织修复,囊腔渐渐变浅甚至消失,最后形成鼻前庭及鼻腔黏膜的一部分,术中虽然切除部分鼻前庭皮肤与鼻黏膜,术后观察未造成鼻腔结构改变,对鼻腔功能也无影响。该术式也可在前鼻镜及额镜辅助下开展,但因其视野局限,往往造成揭盖面积相对太小、囊肿残缘清理不干净而使得残缘得以闭合,致囊肿复发。通过鼻内镜下揭盖,并用鼻切割吸引器清理囊肿残缘及下半部分囊壁后,无需再将囊壁残缘与皮肤切缘缝合,尤其是在切开对于较大的囊肿后能看清鼻底深部囊壁与鼻腔黏膜范围及与周围组织情况,能很好地清理囊壁残缘,防止残缘闭合而复发,并可最大限度地破坏囊壁。总之,鼻内窥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以下优点[4,5]:①利用鼻内窥镜照明好,视野广,能直视,可放大;②鼻前庭囊肿突出于鼻前庭,离体表最近,切开皮肤和粘膜后可直接进入囊腔;③术腔填塞碘纺纱条,无需用四头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反应轻,无面部肿胀、麻木感、牙体疼痛等并发症。④手术操作简单,可一人操作,手术时间短,一般10-20min左右即可完成。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愈合快、复发率低等优点,且部分患者门诊即可完成,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2.

[2]ChoijH,ChoJH,KangHJ,etal.Nasolabialcyst:aretrospectiveanalysisof18cases[J].EarNoseThroatJ,2002,81:94-96.

[3]李福军,杨蓓蓓.鼻前庭囊肿发生机制的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2):82-83.

[4]王珍艳,贾新山.鼻内窥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58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7):12.

[5]李常江,林尚泽.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