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213)
摘要:“每一种教育制度都有其道德目标,他总是试图占据并影响教育的全部课程,它要创造出一种特定的人。”我们深受教育的熏陶,有教育,才成人,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有了非常高的要求。教育是根本,这就是之所以作者如此强调通才教育的原因之一。我们要重视大学的教育,回归学生的天性。在读《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时,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真正吸收到书中的思想与意义。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书中的很多思想出于懵懂状态。于是便挑选了第一部分《学生》中,通过结合自身生活,从给予人精神的方向和音乐的理性意义来几个方面感触比较深的进行阐述。
关键词:《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学生,天性
在读《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时,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真正吸收到书中的思想与意义。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书中的很多思想出于懵懂状态。于是便挑选了第一部分《学生》中,通过结合自身生活,谈一谈感触比较深的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读书的意义,典籍的最大意义在于给予人精神的方向。在《学生》中的“书籍”部分,布鲁姆提到“从任何方面来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们的大学生都已经失去了读书的习惯和兴趣。他们没有学会怎样读书,也没有想到从书中得到兴趣或提高。”尽管本书布鲁姆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可是在我看来,这句话太贴合中国现在的大学生阅读情况了。就我本人来说,如果不是老师让阅读书籍并写读书报告,可能我几乎一生都不会读到这一本书。我们几乎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中国人均阅读量更是少的惊人。我们忽略了读书的意义。在上大学之前,我几乎每一个星期便会阅读一本书,而上了大学之后,一个星期一本书却很难实现了。记得第一次去图书馆借书,期限为三个月,那时我心想“怎么可能需要三个月!”一个学期下来,我可能不过就阅读了10本书左右罢了。很多时候我们读书成了被动的选择,老师要求,专业课需要,而忘了读书的真正意义。我们不知道何为“标准”,没有了精神方向,对经典书籍的阅读兴趣下降,于是我们便陷入了虚无主义。
好读书更要读好书。在“书籍”部分,文中说到“他们更‘实在’,在文化上很少自负,并拒绝想高雅的文化表现出虚伪的恭敬。”很多同学会选择阅览电子书籍,然而看的不过是诸如《何以笙箫默》等网络小说罢了,我们厌恶阅读具有浓厚思想的巨作,乏味和烦躁吞噬了应有的耐心,也就错过了书中的经典与涵养。于是我们很多人就会像书中说的一样“他们不能感觉生活中正在缺少什么,不能感觉一种真实的呈现和一种意识扩张的表现之间的区别,不能感觉无聊的伤感和高尚情操之间的差异。”这句话也让我不经联想到生活的“晒朋友圈”,有人晒你今天读了本《追风筝的人》、有人晒你今天看了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等,其实你根本就不了解作品背后的含义,只是表面上的肤浅炫耀罢了。我们需要领略书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意义,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如今的大学屈服于学生,学生屈服于社会,现代社会思想的转变,我们的关心的更多是毕业之后如何就业,背离大学的初衷。读书是培养学生哲学思考重要途径,而对于学生来说,经典书籍已经不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正是要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导向上去。
在我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从外界来看,教育需要激发我们的渴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通过阅读去探索。教育是引导学生的重要途径,身为学生的我们需要教育的指导,让我们热爱阅读。身为学生,毕竟知识与阅读量有限,老师们的推荐与引导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而作为学生,需要严肃看待并深刻认识到自身精神修养的不足,抱着强烈完善自我的渴望,好读书,读好书。
在“书籍”这一篇中,作者更多强调的是发挥人文经典的作用,提到了阻碍这一发展的是女权主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需要理性看待的问题。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作品只是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即使会带有作者个人观点,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批判而抛弃的理由。从一方面来看,我是不赞同以当代的眼光去批判某一时期的创作的。书是人精神进步不可或缺的辅助性工具,学且思,才能让自己更加进步。
第二,音乐的理性意义。这一部分布鲁姆主要是解析理性音乐,也可以说是古典音乐与摇滚音乐的不同,毫无掩饰的,作者几乎完全否定了摇滚音乐,“摇滚音乐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唤起了非理性的激情。”“而在摇滚音乐中,没有努力,没有才能,没有美德,没有技能的训练。”。布鲁姆希望人们回归理性的音乐,他写到“没有什么事比这一代的大学生更沉迷于音乐更奇特了。”“除了音乐,他们什么事也不能够认真对待,在学校和同家人在一起时,他们总是渴望塞上耳机回到他们的音乐之中。”作者的描述,让我有深刻的体会。生活中,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地铁上,随处可见带着耳机的行人,或是掩饰孤独,或是真的喜欢。即使是一起同走的朋友,她也仍是选择带上耳机,而忽略与人的交流。现在的我们对于音乐的依赖用可怕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时,学生关心的是为什么要把严肃的政治哲学讨论时间花在音乐上,对于他们来说,音乐只不过是娱乐的感受,是与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如今,我们都十分认真的对待音乐了,它十分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布鲁姆甚至将摇滚音乐与麻醉毒品相提并论,为了商业目的,性欲在歌曲中的充斥,毫无选择的侵蚀了青少年的思想。
作者在“音乐”这一部分用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作为结尾。“在长期使用耳机之后,一旦摘下耳机,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耳聋了。”所谓如今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正是这个道理。在我看来,作者更多的不是抨击摇滚音乐,而时人们对音乐的态度。我们不关心政治,不在乎他人,麻木,道德冷漠,导致了现在的很多社会道德问题,如“扶不扶”等。论语中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我们渐渐缺少了这一份关心社会的情怀。不仅如此,音乐侵蚀了我们生活中的太多美好,亲情,友情。在布鲁姆时期时最主要的侵蚀者是音乐,现在更多的是社交网络。我们对虚拟的网络通讯乐此不疲,手机里QQ、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了必备的手机软件。然而,我们却忽略了身边中实实在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现代僵化冷漠的开放模式,导致了人们心灵的封闭,我们认为只有恶行,没有坏人,这是没有节制的宽容。
尽管《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是于1987年出版,然而其书中所做的分析与评论在如今社会更为常见,正如作者在书中“我们的美德”中写到“几乎每个学生进入大学时都相信,或者自称他们相信,真理是相对的。”这是相对主义价值论的存在情况,还记得课上老师问过同学们这问题“你们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吗?”同学们回答:“是。”换言之,当今我们的学生也陷入了相对价值论当中。“每一种教育制度都有其道德目标,他总是试图占据并影响教育的全部课程,它要创造出一种特定的人。”我们深受教育的熏陶,有教育,才成人,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有了非常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是信任老师的。就像教育万能论中华生的观点“如果你给我一打孩子,我可以把他变成我想要的人。”教育是根本,这就是之所以作者如此强调通才教育的原因之一。我们要重视大学的教育,回归学生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