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梗塞合并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梗塞合并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桂梅蒋丹丹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617000

摘要: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运动训练及脑梗后偏瘫康复干预,对比在此类患者中应用节律性运动训练后的效果情况,并对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本院所有所收治的脑梗塞后合并偏瘫的患者共计90例作为研究群体,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保证每组组内人数完全相等的同时,除了干预方法存在差异之外都不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在干预方法方面,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则采取节律性运动训练,持续半年干预之后对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最终结果对比与分析时可以明显看出,所有受试者干预前的上下肢功能、SF-36评分没有较大的不同之处(P>0.05),而开展干预之后,所有评分观察组都相对更好一些(P<0.05),证明干预方法相对更好,对于患者所带来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相对更佳一些。结论为此类患者开展节律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现有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避免偏瘫继续加剧而造成局部肢体功能不可逆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进一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逐步恢复。

关键词:节律性运动训练;脑梗塞;偏瘫;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影响

引言

脑梗塞是目前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类疾病,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可在任意一个年龄段发生,此类疾病发病年龄呈现一个逐年下降的趋势,但还是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群体和高危群体[1]。此类患者大部分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对较高,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十分不利。针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而言,需要尽早进行干预,从而辅助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就节律性运动训练在此类患者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受试者均选取自本院所收治的脑梗塞合并偏瘫患者,共计9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在观察组之中,患者年龄最小52岁,最大79岁,平均(64.7±6.8)岁。在对照组之中,患者年龄最小53岁,最大78岁,平均(64.5±6.9)岁。所有受试者都经过脑部CT或MRI证明为本病,在此之前没有认知障碍或社交障碍、运动障碍,身体机能相对较好,没有肝肾功能严重的损害情况出现,都可以配合与合作,没有脑部恶性肿瘤等情况。在进行相关资料对比时则可以明显发现,所有受试者之间没有一个较大的不同之处(P>0.05),可以进行两种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抑制上下肢痉挛模式训练、躯干康复训练等,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如厕、拧毛巾、刷牙、穿脱衣物、进餐等,每次训练半个小时,每日两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逐渐由简到繁。观察组则采取节律性运动训练,首先进行主动训练,将上肢关节运动幅度控制在四十五度,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用不同硬度的球来作为支撑关节,进行渐进负重离心、静力运动,逐渐提高肩关节对手臂的控制力度,减轻手臂支撑力量同时提高对废用肌的应用力度,通过太极拳练习上肢肌肉协调能力从而促进肢体恢复[3]。其次开展被动运动,躯干活动时首先取俯卧位,弯曲下肢,一手固定一侧肩关节,另外一手置于骨盆位置,令肩部与骨盆相反方向进行旋转并停留数秒钟从而达到牵拉患侧躯干作用。肩关节运动则取仰卧位,一手握持肘关节上方,另一手握持膝关节,将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至头部上方。同时进行外展活动,在上肢被动向外展时注意上肢外旋至同侧耳部。内外旋运动时,则以肘关节为轴向外、内方向进行旋转,并进行肘关节活动,握住肘关节进行屈伸运动。最后进行前臂和腕关节活动,前臂则主要进行旋前、旋后运动,以腕关节为固定点分别进行旋前和旋后运动。所有受试者都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干预,对干预后效果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受试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FMA评价法评价上下肢功能分数进行观察,上肢功能最高分为66分,下肢功能最高分为34分,积分越高表示运动能力越好。同时观察生活质量评分(SF-36)情况,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相对来说越好。

1.4统计方法

对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最终数据对比和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在进行干预之前两组受试者所有评分并不存在明显不同之处(P>0.05),而干预后都相对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最终评分相对更好一些(P<0.05),证明干预方法相对更佳。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脑梗塞后偏瘫是常见一类后遗症,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一类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健康,也会带来较大的心理健康影响,因此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对于患者自身康复的影响十分明显[4]。在临床干预与治疗的过程中,节律性运动通过对于各类反射调节,从而对肢体运动带来一定积极的印象概念股作用,进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局部肢体功能恢复,依照神经发育规律,可以更好地促使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此类干预方法的效果相对更为可观,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如上所述,此类方法在脑梗后偏瘫患者中进行应用之后,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而来有所提高,从而可以进一步对患者带来一个较为积极的影响作用,促使身心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郭达云,刘欣,徐国卫,尼莫地平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8):1143-1144.

[2]王丙聚,韩晓芳,郭爱红.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7(4):533-534.

[3]罗欢,邹树芳.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负面情绪和血糖及凝血指标的持续改进[J].血栓与止血学,2018,v.24(2):118-120.

[4]赵巧娟.早期运动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5):2843-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