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庆慧(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山医院体检中心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事业有了飞快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给职工带来的超负荷工作量等影响的加剧,很多职工的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为此,我国依从“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精神,对企业职工的健康问题有着高度的重视。近年来,职业健康体检由被动体检逐步向主动化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的加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断的重视起来。为此,本文将围绕职业健康体检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健康体检
一职业健康体检的现状
何为职业健康体检?企业职工是企业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夜以继日的为企业创造着财富,但是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保健意识的加强,追求健康和需要健康已成为了大多数人心底强烈的呼唤,一般的体检方式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职业健康体检应运而生。
我国政法严格规定,对职工进行体检的单位必须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因此,职业健康体检是以一般体检方式为基础,以企业职工为对象,具有法律强制性的体检行为。然而,在我们对职业健康体检的实践与探索中,一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和运输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一)职工方面:据调查,当前职业健康体检在一些高收入、高文化的企业中的管理实施制度较为完善。中小型私营企业中,很多职工的健康体检意识薄弱,文化水平较低,根本不知道职业健康的相关法律法规,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职工认为普通的招工体检就是职业健康体检,有的人为了生计,从事一些极易形成职业病的工作,在未被告之危害的情况下,几乎没有想过健康体检,即使健康出现了问题,犯下了严重的职业病,也不知道有索取治疗赔偿的权利。
(二)企业方面: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高额利润,尽可能的减少成本的投入。很多企业缺乏长远的意识以及“防范于未然”的观念,职业健康体检必定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成百上千的人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耗费的不仅仅是这项任务的实施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耗费了大部分的时间,对很多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三)社会方面:在医疗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的弊端,有些地区医疗机构的能力有限又不愿要求支援从而造成体检监督完全成为空谈。
(四)政府方面:职业健康体检不断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但是相关的支撑体系都未能跟上,法律制度建设机制不完善,监督检测工作不频繁。
二职业健康体检的策略
俗话说的好:行事有备,世事不背。意思是在做事情之前都能有充分的准备那么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与自己的目标相违背。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多次强调: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我国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以预防为主。企业在市场中扮演着战略者的重要角色,职业健康体检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整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做的准备,从每一个小事做起,这样的企业管理者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党和国家给予的义务负责,我们相信,这些付出最终也将得到该有的回报。那么,应当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实施职业健康体检这项工作呢。
(一)职工要充分体会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爱护珍惜自己的生命,认识到身体健康和养生的意义,从意识上认识到健康体检的必要性,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保持健康体态。职工要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向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提合理化建议,勇于对身边的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进行纠正和举报,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
(二)企业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职工身体健康的责任,分工明确规范管理,做好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作:首先应当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用“蝴蝶效应”的理论提高潜在的风险防范,同时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分解职业安全责任到各个部门,对职业健康安全的各项工作进行预防和监督;其次要对公司执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周期、步骤、要点等进行研究,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考核,做好定期监测,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该及时改善;再有,要对企业中存在风险的设施设备进行改进,并且要积极完善安全应急措施,将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建档存案,还要及时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的告知所有职工,提高风险防范。
(三)医疗机构是职业健康体检的重要实施者,在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中的作用及其作用,因此使医疗机构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是必需的。
(四)政府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确保职业健康体检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要尽快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行政部门,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县(区)级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要加强引导和行政干预,鼓励,加强监督指导,打破原有的地方现象,同时要严厉打击官宦腐败。
四小结
职业健康体检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在工作的道路上要遇到的困难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的多,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职业健康体检将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配角”终有一天会跃上“主角”的宝座。那时候,人们将更健康、企业将更人性,社会将更和谐,而健康管理也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并且飞速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茅蓉.我国职业健康监护现状[J].浙江预防医学报告,2010(22).
[2]杨莉.浅谈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5).
[3]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172.
[4]金惠铭,王建枝.病理心理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