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生彪(海南洋浦君和医药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125)
摘要: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集中采购是医改政策的重心,基本药物的价格下降、最高零售价的设定以及医院一品两规的限定,让小型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的挑战,经营环境的每况愈下,将使得失去中标名额和配送资格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企业之间的并购风潮正风生水起。
关键词:新医改;药品集中采购;两票制;企业并购
1政策解读
2012年1月5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改这个中心,总结2011年卫生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在这次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就“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八个关键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安排和部署,其中谈到的第七个问题便是“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
也就是说,“十二五”期间,要在总结过去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制度、全面推进。要统一药品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办法,实行质量优先、招采合一、量价挂钩。要逐步将耗材、设备采购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对部分专利药、高值耗材、大型设备探索面向国内外生产厂家集中采购。对进口产品实行以国际采价为基础的集中采购。要继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地方增补非目录药品。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完善药企及药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农村和边远地区配送工作。对基本药物中独家品种、紧缺品种、儿童用药剂型,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定点生产。制定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逐步规范其剂型、规格和包装。提出鼓励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政策,不断完善基本药物监测评价体系。
2医药企业的现状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
截止2011年,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有一万多家县级以上的医院、8000家有一定规模的医药批发企业。2011年度全国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总产值达到15025.09亿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了29.33%。全国各医药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254.774亿元,较2010年增长28.75%。而与此同时,2011年我国GDP的增长率仅为9.2%,医药工业的增长率已连续多年远高于GDP的增长。但随着医改的深入,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铺开,药品标准进一步提高,从整个行业内部来说,我国医药产业存在如下诸多的问题
2.1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依旧突出
全国医药工业企业3600余家,其中大型企业420余家,约占总数的11%。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2011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额最大的10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达5468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3.7%,而世界前20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全世界药品市场份额的60%左右。
2.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医药科技投入不足,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超90%的品种是“仿制”产品。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有些产品如维生素b1、甲硝唑等制剂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即便是新产品,重复生产现象也很严重,如二类新药氧氟沙星制剂就有34个企业生产、果糖二磷酸钠有25家企业生产。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2.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基本打破以后,新的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而医院在同一中标品种药品的采购中严格的实行了“一品两规”制,同类品种的竞争可谓相当激烈。加上企业在销售环节的网路布局不足,市场覆盖能力较弱,流通环节多,竞争无序。
3当前医改环境下医药企业的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政策的解读和对医药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医疗体制的改革必将进一步的深化,医改关系着全民的医疗保障,推动着医疗机构的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同样,处在医该政策链上的医药行业必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此项政策的影响,从而发生巨大的格局变革和利益调整,甚至会影响到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那么,作为这一产业链上的医药企业,该如何应对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
3.1完善治理结构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基础竞争优势
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自身的治理结构,完善职能机构,完善决策机制,充实财务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的建设。因为管理不仅可以出效益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如采购、生产、销售、财务、质量等,关键是要针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实行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战略才能真正出效益,才能降低营运成本,其次在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在药品质量监管日趋严格的今天,企业必须规范财务、业务以及质量一体化操作,做到物流与资金流、物流与发票流的严格相符和统一,最后要加大研发力度,研发一些在临床上有特殊疗效才产品,申请专利,利用他的不可替代性,取得高附加值的利润,把利润用于同其他厂家形成竞争的同类产品的生产中,扩大规模,从而进一步降低公司整体产品的成本,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医药流通企业,则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自己的配送能力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3.2健全网络覆盖、树立名牌效应提升竞争优势
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要不断的建立和扩大自己的市场覆盖网络。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质量和品牌的建设日趋重要,优质优价在招标中胜出,品牌是一个效应,具有一连串的暗示作用,药品和其他消费品一样,好的品牌自然畅销,而药品的口碑在于其实实在在的疗效。于是,企业要想获得品牌,就必须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有特殊疗效的药品,并以其确凿的疗效硬的临床医生的和消费者的信赖,其次要加强公司的管理能力,提高专业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无形中也树立了品牌的知名度,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切实树立起为患者解除疾病之痛的根本营销理念。
3.3诚实守信,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竞争优势
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GMP的要求,从研发、采购、生产、储存、销售、售后服务诸环节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测和管理,严把质量关,以生产和销售真正的良心药、放心药有疗效能治病的药为己任,而不能一味的为了降低成本而不顾法律法规,甚至丧失良心,生产假药劣药欺骗坑害消费者,2012年发生的毒胶
囊事件,所涉及药品企业几十家之多,其中不乏像修正药业等大企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在消费者日趋理性的今天,在医药监管不断严格和完善的今天,企业生产和销售这样的假药劣药,无疑是砸自己的招牌断自己的路,消费者只会用脚投票,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环节中,能中标,那只能是奇迹了。作为药品经营企业,也同样要加强自身的质量意识,严格按GSP的要求,把好采购、储存、销售和运输环节的质量关,落实企业法人和职业药师的负责制,树立良好的质量口碑,从而提升自身质量竞争优势。
3.4并购和联营,提升规模竞争优势
医药企业的现状是数量多,而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相对薄弱。目前的市场格局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以制造业为主的药品生产企业;
二是以连锁药店为主的医药零售企业;
三是以终端(医院、药店和诊所)为目标市场的医药批发企业;
四是以总代理或区域代理招商为主的纯医药批发企业。
那么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以及由此在广东和福建等地试点的“两票制”(药厂到医药公司开一次发票、医药公司到终端开一次发票)即将在全国推向的大趋势下,必将影响到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变革和利益调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医药行业的并购与淘汰正在暗流涌动。强强联合也罢,大鱼吃小鱼也好,小鱼找大鱼保护也好,医药企业的并购和联营实际上一刻也没停止过,就海南本土企业来讲,2010年贵州益佰制药并购海南长安国际制药属于制药企业之间的并购、三精制药并购海南欣长盛医药是属于企业为控制终端而进行的并购,而海南最大的普药配送企业鸿益药业与国药控股的并购则属于海南本土市场上医药市场上的强强联合并购。在新一轮医改的背景推动下,无疑将加速医药企业的这种进程和淘汰进程。很多落标的医药企业以及仅靠批发招商为主的医药贸易企业若不能尽快改变经营模式,革新发展理念,提前采取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策略,可能很快就会失去主体资格。而其他暂时幸存下来的企业若不能加强自身建设、找准市场定位和战略布局,也同样难逃厄运。最后生存下来的,一定是适合医改大环境,适合人们安全有效用药的企业。
结束语
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医药企业正多元化路径整合,并不断推进医药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因此,在可遇见的未来3~5年内,医药企业将进一步加速整合与淘汰,从而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网络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形成符合国情的现在药品生产与流通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
[2]2011中国医药企业排名100强[EB/OL].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S].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S].2000-04-30.
[5]广东省药品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方案[Z].
[6]卫生部发出关于配合召回和暂停使用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胶囊剂药品的通知[N].京华时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