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华(新疆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新疆库尔勒841000)
【中图分类号】R4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209-01
紫外线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学者曾指出使用不同的剂量对于同一疾病的疗效具有显著差别,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剂量的使用却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照射剂量与实际反应间常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均在首量照射后得以发现。作者将l998年以来,用紫外线治疗表浅性感染及腰腿痛症候群,择其资料较完整的791例,对首次照射量(以下简称首量),二次加量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1资料概述
791例中,男564例,女227例;儿童13例,成人778例;表浅性感染(带状疱疹、丹毒、血栓性静脉炎、毛囊炎、疖)27l例,腰腿痛症候群520例。应用国产U型管功率500瓦落地式紫外线灯治疗,灯距50厘米,一般均按平均生物剂量计算,采用2~3级红斑量,照射部位包括患区周围健康皮肤3~5厘米的范围,隔日一次,疗程大多在5次左右。
2治疗结果
791例中,表浅性感染271例,痊愈103例,显效92例,改善68例,无效8例,有效率97.1%,显效率71.9%(红斑反应明显组91.8%,红斑反应不明显组47.9%);腰腿痛症候群520例,痊愈53例,显效147例,改善247例,无效73例,有效率86%,显效率38.5%(红斑反应明显组47.9%,红斑反应不明显组24.7%)。
表1791例首量照射后实际反应与疗效关系
3讨论
3.1紫外线红斑照射治疗,主要有消炎、止痛、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组织的防御功能以及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这已为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所证明。一般说紫外线照射剂量愈大,这些受作用而变化的细胞就愈多,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也愈多,由此而产生的红斑反应也就愈强。本文791例依据首次照射后红斑反应的明显程度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结果如表l所示,红斑反应明显组的疗效显著地高于红斑反应不明显组,这显然是由于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大小不同所造成的。这一临床实践使作者进一步认识到紫外线首量的大小对治疗效果有决定性影响。我们回顾了以往的治疗实践,有部分病例疗效之所以不理想,可能是由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在紫外线红斑照射治疗时,首次照射就应给予足够的剂量,对病势发展来一个“顿挫”,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2在紫外线治疗中,我们按照紫外线灯的平均生物剂量计算,根据不同部位的敏感度,采用2~3级红斑剂量进行照射。但由于影响紫外线生物学反应的因素比较复杂,初次照射所给剂量往往难以十分准确。因此,认真观察照射后的红斑反应程度并据以确定第二次照射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分组对比观察,由表2看出紫外线第二次重复照射时,根据前次反应程度据以增加剂量的重要意义。
3.3由于首量及二次加量照射对疗效发生显著的影响,因而只要剂量使用得当,特别是第一、二次照射,如能给予足够的剂量,疗程将不会太长。临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紫外线疗法的生物学作用反应快,治疗作用颇为明显,疗程不长,的确是较好的理疗方法之一。
3.4紫外线红斑疗法剂量的确定,目前仍沿用生物学的方法,它兼顾到机体皮肤的敏感度以及光源的幅射强度。所有79l例在首量照射后红斑反应明显组以及二次加量至100%或以上者的效果均令人满意,这也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紫外线红斑疗法的实际工作中,我院所采用的平均生物剂量计算并结合四级红斑分类计量仍不失为一个比较可行的有效方法。
3.5必须指出,个体差异也是影响紫外线剂量的重要因素,因而使用平均生物剂量的方法是有一定缺点,这就是首量的准确性,即或经验比较丰富也难于把握(如本文红斑反应不明显组中,首量比较保守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使用平均生物剂量也是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