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探索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陈增菊

陈增菊甘肃省皋兰县第三中学730200

摘要:学习过程是智力、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新课程要求“以生为本”,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展示,这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力、完善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能在学习中调节、强化智力因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是智力、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新课程要求“以生为本”,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展示,这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力、完善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能在学习中调节、强化智力因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成功的内驱力

心理学证明: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动机的激发,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学习。

1.以知识的实际运用激发动机

数学知识应用广泛,现实生活中处处可以运用到数学知识。利用这点可启发学生明确每单元、每节课的目的、作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产生需要学习的动机。

2.以原有的爱好迁移启发动机

针对学生的某些爱好,应因势利导,把这种爱好迁移到学习上去。数学中实际操作的内容较多,一些学生虽然不太爱学习,但兴趣中与数学联系较紧密的,比如对平行线、正方形、圆的结构原理等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让爱好成为学习的动机。

二、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

乐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搞好教学效果。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如某超市搞促销,购买钢笔、铅笔可以优惠,有两种优惠方法:(1)买一送一(买一支钢笔送一支铅笔);(2)打九折(即按购买总价的90%付款)(钢笔8元一支,铅笔8角一支)。这两种优惠办法有区别吗?到底哪种更便宜呢?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兴趣,通过计算、相互讨论,学生不知不觉中强化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灵活运用教法,调动学习兴趣

教法是师生联系的纽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情、教材灵活运用教法,加强课程吸引力。如讲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关系时,我做了一个实物实验,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精心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兴趣

学生只有带着疑问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强化学习,课堂中良好的疑问能迅速打开学生的思绪,引发兴趣。如我在讲解“黄金分割法”一节时,一开始便提出了一个问题: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人的哪些发明利用了黄金分割法原理?学生积极讨论,情绪高涨,去探求知识,并且得到了探索知识的方法。

4.多样练习,强化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这样才能激发兴趣,提高练习效果。因此内容新颖、富于兴趣的东西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不但使学生从知识趣味中掌握了基本技能,也能充分发挥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乐学,提高练习效果,收到较好的实效。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成功的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研究证明:智商高的儿童,成年后25﹪的人有成就,大小不在智力,而在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1.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个人习惯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

教育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刺激学生处处模仿老师,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能通过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对学生心理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一丝不苟、饱满的精神、亲切的态度、治学的严谨,都会自然而然地感化学生,使学生热爱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即便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有着自尊心,不愿失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对成绩差的同学更应满腔热忱,给予更多的爱心,同时积极诱导,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良好的情感、学习习惯是智力发展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动机,激发情感,培养习惯,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