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郭时云
优秀的学生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能够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谓的“个性”作文,指在审题、立意、题材、体裁、结构、方法、语言等方面要与别人不同。这种不同是指思想健康,题材新颖,思维深邃,方法多样,语言丰富等等。总之,写出的东西要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什么难事。实际上,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特点,就能让读者心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这样写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确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找到源头,才能有甘甜的水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然而,生活人人都有,却仍然有那么多学生视而不见,见而不用,总感到无话可说。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毫无兴趣。作文时,往往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只能是程式化、模式化的文字组合,毫无个性可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对生活缺乏感悟能力,不懂留心观察生活,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与善;以及作文教学束缚过多,教者对学生作文要求成人化、文学化倾向应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我认为可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感悟生活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总是感觉我们的天地小,写起作文来,往往觉得无话可说。实际上,生活就是“万花筒”,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认真感受,认真思考,要写的东西一定很多。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认为生活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并不是生活中真的就没有可值得写的,而是他们没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不懂得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生活的真、善、美。因此,解决学生“没啥好写”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
首先,睁开美丽的慧眼,让描写细腻。
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观乎眼得乎心,眼前所见往往会触动我们的心弦,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这时候,我们可以捕捉住自己内心微妙而细腻的情绪变化,将对外物的观察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如老舍《初春的风》,作者用心灵感受着旧北京的春风,同时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它。这“风”是自然的风,也是作者心灵的风。因为在风的形、声、味里,无处不激荡着作者心弦的奏鸣。
其次,撒播情感的种子,让感受独特。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对事物的观察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倾注自己的情感,情注于景,情寄于事,情融于理,用“情”构筑,文章才会有血有肉,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来得独特、来得感人。俞平伯在风雪中听到琅琅的书声,不禁引发出对过去的怀念。
在曲折廓落的游廊间,当北风卷雪渺无片响的时分,忽近处递来琅琅的书声。谛听,分明得很,是小孩子的。它对于我们十分亲密,因为和从前我们在书房里所唱出的正是一个样子的。这尽可以使我重温热久未曾尝的儿时的甜酒,使我俯拾眠歌声里的温馨梦痕;并可以减轻北风的尖冷,抚慰素雪的飘零。换一句干脆点的话,就是在清冷双绝的况味中,它恰好给喝了一点热热酽酽的东西,使一切已凝的,一切凝着的,一切将凝的,都软洋洋鞍着腰肢不自支持了。
(《陶然亭的雪》)
心中充满甜美亲密的怀念之情,听到书声才使作者感受到如梦的温馨。
再次,扇动联想的翅膀,让思考深入。
对生活的思考,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一般,从表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丰富的联想,揭示出生活中的普遍规律,典型意义,从而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好文章。贾平凹从一块丑陋的小石头上,看出了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揭示了我们在人生观上的世俗偏见,于是他的《丑石》一文便有了个性化的感受,有了非凡的影响。
二、写出个性
有了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后,如何去“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写出有个性的好作文呢?”北师大教授刘锡庆先生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就是要求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笔下的东西“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呢(冰心语)?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靓丽的题目突出个性。
“题好一半文”,标题乃文章的眼睛。靓丽的标题既展示了学生的心智与才情,也给读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那么怎样在标题上做好文章,给读者在第一印象上就产生新颖独特的感受呢?拟写具有个性化的标题有以下几种方法:1.巧用修辞法,例如《我的空中楼阁》、《诚信是金》、《致大海》、《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等就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格,其它诸如设问、夸张、对比、双关等手法均可适当运用。2.引用、化用法。即巧妙引用或者化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诗词、歌词、熟语、成语、广告语等作标题。例如《真情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给我一杯“忘情水”》、《奥运出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等标题就是如此。3.设置悬念法.这类标题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老班”密闻》《我闯的大祸》等。
其次,以新颖的选材彰显个性。
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够,观察往往流于表层,无法发现新颖的材料。其实,新颖的材料往往就存在于那些司空见惯、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中,有时只要我们变换一下角度,或抓住某一点不同之处言他人所不言,道别人所未道,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鲁迅从一次雇车的小事中,见出了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于是有了严于解剖自己的独特见解,《一件小事》成了人们反躬自省的一面共同的镜子。
个性化材料来源于精细的观察,有时还需借助想象或联想。有时候,一件事情孤立地看似乎没什么意思,但与其他事情一联系,就平添了无限韵味。
再次,以新奇的构思张扬个性。
个性化的构思其实就是指构思巧妙。我们一般的作文不太注重构思,常常是平铺直叙,看见开头就知结尾,没意思。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构思巧妙呢?一是要使情节曲折有起伏。我们常讲“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事波澜起伏往往扣人心弦,所以也更有吸引力。如《鸿门宴》一文就是一波三折,读者的心理一直在随着情节起伏变化而时紧时松。二是要有意识运用一些构思技巧。如设悬念,埋伏笔,相呼应等。还可以设计圈套,使读者产生误解,结果却是出人意料。著名的外国短篇小说《项链》《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就是此类构思巧妙的典范。三是设计新奇别致的文体形式:1.书信体式。有些文章,为了调动读者情绪,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常采用书信体式,如《妈妈,我想对您说》《心声》等。使用书信体,如话家常,又似促膝谈心,给人以亲切感,所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2.日记体式。有些命题需要表明事件发生在某段时间,或需要记叙人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时,可采用日记体式,如《寒假见闻》。运用此种形式,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似在与人共同观赏一组组生活画面,具有极强的生活真实感。除上述形式,还有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我们在构思时尽量避免平淡无奇,多动脑筋,让文章“巧”起来。
最后,以独特的语言挥洒个性。
一片合乎要求的文章应解决四个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文的问题不解决,即使材料丰富,内容具体,观点明确,结构清晰,也仍然难以成为好文章。因为语言欠准确,文句不通顺,缺乏文采,要畅达的表达思想是不可能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学生学写作文,目的虽不在流传,但文从字顺,准确而生动地表情达意,是必须做到的。但个性化作文的语言除了一般作文对语言的要求外,还必须实现个性化。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那些唯我独有、浸染着作者灵动的“倾诉”的语言,是指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指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