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浅析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张家艳

(山西焦煤古交矿区总院山西古交0302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前心理护理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手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手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和入院相比SAS分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手术前和入院相比SAS分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SAS分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焦虑的效果是明显的,可促使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普外科;患者焦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266-02

所谓心理焦虑,按通常的说法就是在心理上产生了害怕甚或恐惧的感觉。心理焦虑在医学临床上则指的是没有明确原因但却令人很不愉快的一种紧张状态,严重的心理焦虑还包括恐怖症、惊恐症、强迫症、创伤后障碍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尤其是手术的进行和效果。在普外科的治疗手段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手术患者在术前可能产生的心理焦虑对手术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果患者的焦虑反应过于剧烈时,必然会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产生比较严重的并发性反应。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126例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为20~74岁,平均年龄为53岁;文化程度分布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62例,中学(含中等专业技术学历)51例,中学以下学历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70例.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有可比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行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里护理确保医患关系良好、注重健康教育、力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具体做法是: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入院患者,积极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情况以及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的情况,打消患者初来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感,同时对患者的心里状况进行了解,掌握患者的心里疑虑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健康教育是消除入院患者心理疑虑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利用图谱、影音视频、专业知识手册、医学知识讲座、同种病病友现身说法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灌输科学的对待病情和手术的观念,充分阐明手术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从而使得患者对手术的方式及预后的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和信任;允许患者发泄焦虑情绪,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从思想上消除其疑虑,同时鼓励患者的家属和亲朋好友多来探视开导,避免因家属和社会的原因导致患者有被冷落的感觉,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疑虑和恐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进而积极配合。

1.2.3用专业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比如:认知方法、做心理暗示、让肌肉松弛、展开心理想象、做深呼吸或沉思等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给患者以医学心理支持。

1.3评估标准及方法

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当日及手术前1天进行焦虑情况测评;126例患者全部是自愿接受临床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及填写调查表,少数无法填写调查表的患者则由责任护士讲解,并如实按照其口头回答代为填写。SAS总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后面有4个表格:A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B表示小部分时间;C表示相当多时间;D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采用反向计分法,正性情绪均反向计分,最后将20个条目综合相加,所得总数分>40分者视为焦虑情绪,分值低则代表焦虑程度轻,分值高则代表焦虑程度高,两组以总平均分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差异用U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入院时SAS分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与入院相比SAS分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手术前与入院相比SAS分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AS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3.1患者情况各异,层次参差不齐,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但有很多地方是共同存在的,比如不熟悉医院环境、没有心里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没有或很少接受与手术相关的知识教育、对手术时的疼痛有恐惧感、担心手术费用过高带来经济压力等,有的患者甚至对手术治疗有错误的认识,主观人为地将手术可能带来的危害性无限放大,从而产生过度焦虑[1]。也有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劝导下表面上接受了手术,但由于对手术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当手术遇到特发情况急需患者配合时,患者则惊慌失措,表现出复杂的心里焦虑应激反映。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把患者真正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对待,在手术前进行各种各样的心理护理。

3.2从医学角度来看,适当的焦虑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但过度焦虑就是一种病态心理,超负荷的刺激有可能摧毁患者自我应对机制,进而出现心理上的极度异常,导致患者唉声叹气、焦虑烦躁、寝食不安、甚至食欲极度下降、失眠,烦闷心慌、肌肉紧张、冒汗、血压急剧升高、脉搏异常、呼吸加快等等。不但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还有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及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减退,严重影响到手术的实施,也会对围术期的准备、处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最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治疗效果、术后康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2]。故此,在手术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学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减少疼痛及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着在医学上被称为“精神性术前用药”[3]。有研究认为,在特殊的条件下,心理护理的作用有时甚至优于技术护理。

3.3本研究表明,在普外科患者手术前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有效控制或减少患者手术时的焦虑应激,收到了令患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积极配合手术等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33.

[2]李丽娟,涂江萍.临床路径及其对护理工作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31.

[3]应燕萍,黄惠桥,姜家艳.术前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