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老年病人的人性化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心血管科老年病人的人性化护理

孙玉芝

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256400

【摘要】通过对心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学习和培训,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每月前瞻性的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健全各项护理操作指引,实行护理人员的分层级管理和落实护理质量三级质控,护理组长监管和指导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以及个别安全意识薄弱人员的护理行为。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认识和重视,转变了理念,使各项护理安全措施得到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70-01

本文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病人的特点,提出心血管科人性化护理的重点及干预办法,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急、危、重症的发生。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疼以及心力衰竭等,长时间反复发作,均为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由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因素,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往往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和新的疾病、并发症,不利于病人的疗法,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医院提倡护理工作要人性化,笔者认为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应结合本科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这样利于老年病人减少反复发病的几率,延长病人疾病的缓解期,增强生活质量。

1变换角色,换位思考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大夫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我所管辖病人的生活、性格特点,把我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病人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病人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病人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病人冷冰冰的感觉;应给病人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病人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病人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病人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病人,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不可以的、比有些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病人的关怀可以不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非常多老年病人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病人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病人的疗法。

2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病人,大夫强调最多的是病人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疗法,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病人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均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2.1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疼、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疼、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情况。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2.2失眠的护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病人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可以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病人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病人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2.3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病人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刘海英[3]认为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病人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