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浅析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

韦丽华

浅析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

广西科技大学幼儿园韦丽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时空,而传统的民俗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观念,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的欢乐盛会。

3—6岁的幼儿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品质,对幼儿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以及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的。

纵观当今幼儿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人们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在得以更新的同时也步入了一些误区:重智育轻德育,重显性课程轻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以至于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被人们所漠视,其文化内涵也正在逐渐的流失。据调查,大部分中国孩子对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一种忧思与紧迫感,因此,让幼儿感知、体验传统民俗节日,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从小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园开展了《传统节日伴我行》活动,把传统民俗节日活动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为宗旨,以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寓传统美德的教育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及幼儿生活之中,根据幼儿特点及传统节日的内容,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活动为切入点,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吸取思想、感情的营养,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文的认识,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从而培养孩子优良的传统美德。

一、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幼儿园教学和生活活动中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形象直观,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形象地掌握传统节日的意义以及相关内涵,我园根据幼儿教育规律及幼儿年龄特点,把传统节日活动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各领域的教学中,使各领域的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为了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了《棕子飘香庆端午》的主题活动。首先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四个意义: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伍子的忌辰;为纪念东汉孝女曹蛾救父投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然后让孩子们了解纪念的方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等。知识丰富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包粽子,孩子们有的看着米无所适从,有的手忙脚乱弄了一桌子,包出的粽子也是五花八门,看着自己的粽子作品孩子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当粽子烧好时,教室内飘溢着清香,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分享着吃起粽子。在观看端午节民间活动VCD、图片时,孩子们又萌发了自己搞“赛龙舟”、“抢鸭子”活动的欲望,于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准备材料,自己制定活动规则,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主题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和感知,又让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民俗习惯,增强了幼儿做为一个中国小公民的民族自豪感。

二、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及利用之中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将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内容渗透于环境创设中,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使幼儿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接触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第一个团圆之夜,也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家长和孩子们通过赏花灯、猜灯谜等形式庆贺新春的延续。在元宵节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家长和孩子开展了“大手小手齐参与,环保花灯庆元宵”的亲子环保花灯制作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利用月饼盒,旧光碟,饮料瓶等废旧材料制作了“年年有余”、“福娃闹春”、“点点星光”等各种形态各异的环保花灯并悬挂在幼儿园里,通过制作,既增强了家长和孩子的环保意识,又让家长和孩子在欣赏花灯、感受喜庆、团圆的元宵佳节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了勤俭节约的美德。幼儿园还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如端午节的“粽子香袋”、“龙舟”;中秋节的“月饼盒巧制作”等等具有教育价值或装饰效果的各种亲子环保制作,在每个传统节日里都会相应展示在幼儿园的操场上,教室里、橱窗中……家长和孩子置身于这些特殊材料装饰的、具有浓郁传统节日特色的环境中,感受着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

三、在传统节日活动中促进家园整合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完美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共同构建,尤其应当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们尝试挖掘每个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并努力利用家长资源对幼儿进行民俗教育。中秋节是我国象征团圆的节日,民间流传着很多中秋节的故事传说以及许多的风俗习惯。为了让幼儿亲身领略这一浓郁的民俗气息,我们邀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参加了“月亮之心亲情会”,家长代表向孩子们讲述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吴刚折桂”、“嫦蛾奔月”等,孩子们身着围裙、头戴厨师帽,依然一个“小小糕点师”的模样,爸爸妈妈撸胳膊挽袖子忙着揉面,在“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声中,孩子、父母一起打起了月饼。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给弟弟妹妹送月饼更是让活动达到了高潮,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了分享与团圆的快乐,并从另一层面上理解了大家庭团圆的意义。活动的参与由全园师生延伸到家庭、社区,由师生互动向家园互动以及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互动进一步扩展,实现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相互融合,和谐发展。

传统节日活动所特有的情景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正是它的特殊性使传统节日活动发挥了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没有的特殊教育价值。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孩子们实现了“三个一”:即每一个传统节日活动中了解一种传统习俗,学会一样民俗手艺,传承一个传统美德,使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正义感得以在传统美德渐渐淡化的今天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与弘扬。

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教育平台,利用孩子对“过节”的兴趣,把传统的习俗适度地融入节日活动中,激发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促使幼儿通过活动学会从多种角度去看待人和社会。今后我们还要作更深一步的探索,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从娃娃抓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此外,传统民俗节日教育范围也可以从汉族扩大到其他兄弟民族及国外的一些传统节日,让孩子初步接触一些多元的节日文化,为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