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秀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中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02)
【摘要】目的:研究TDP治疗器加中药湿敷治疗外周静脉置管局部静脉炎的护理心得,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8例外周静脉置管局部静脉炎病人,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湿热敷或湿敷,观察组运用TDP治疗器加上冷露凉消散对病人实施综合救治。对比俩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外周静脉置管静脉炎病人实施运用TDP治疗器加上冷露凉消散救治,效果极佳。
【关键词】TDP治疗器;中药湿敷;外周静脉置管;静脉炎;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320-02
引言
由于外周静脉置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度高、留置时间长的特点,在现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长时间输液病人,运用外周静脉置管能够预防药物对静脉及皮肤的伤害[1]。然而外周静脉置管过程中,由于维护不当等因素,患者易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症状。我科针对外周静脉置管局部静脉炎的病人实施TDP治疗器照射治疗,加上冷露凉消散中药湿敷,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外周静脉置管局部静脉炎的病人。年龄30~72岁,留置时间3~5d。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湿敷或湿热敷药,观察组实施TDP治疗器照射治疗加上冷露凉消散中药湿敷。对比2组常规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病人应用TDP治疗器加上冷露凉消散,将小方巾用冷露露凉消散浸湿,不滴药液为度,敷于静脉炎局部皮肤上,尽量大范围接触皮肤,将治疗器放于照射野上方约20cm,充分暴露照射野,时间为20~30min,照射结束后保护好肢体,2次/d,3~7d是1疗程。对照组选择保温袋外包一层湿毛巾实施湿热敷,或者把25%硫酸镁用茶水或白醋调和成水剂经纱布湿敷,3~4次/d。对比2组病人进行治疗后1,3,5,7d的效果。
1.3数据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以P<0.05为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结果
治愈率: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为89.06%。治疗时间:观察组为3.28±1.02d,对照组为5.48±1.01d。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表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2.讨论
2.1外周静脉置管过程产生静脉炎的因素
(1)未严谨执行操作前评定准则,对疑难病例没有立即组织会诊或进行B超定位[2]。(2)护士临床技能不成熟,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下,置管后的常规护理知识和能力薄弱,责任感低下。(3)护士尽责的宣传教育,病人注意不当,进行穿刺肢体后强烈活动、外展、提重物等。(4)贴膜透气性对于病人的影响,由于透明贴膜的透气性低更易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局部出现静脉炎(5)季节的作用。
2.2TDP治疗器作用机理
TDP治疗器核心部件—TDP治疗板是通过特选取的30多种元素构成涂层而制成的,温度作用下,可以发出具有几十种能量元素的电磁波,具有多方面综合的生物学作用,不仅可以加强机体内各种酶的活性,增强机体对于缺乏元素的吸收能力,而且改善和疏通微循环系统,提高身体自身的防御力和抗病能力,加强机体脑啡肽的分泌,从而能够获得持续镇痛的效果。可以得出,TDP治疗器拥有抗感染、止痛、止痒、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通道、消除机体内深部淤血、促进上皮生长、促进伤口愈合,无副作用。
静脉炎是指药物到达血管时,穿刺血管局部药物浓度高,大大损伤了血管,造成管壁通透性加强[3]。致使药物进入到皮下间隙。产生静脉或毛细血管痉挛,造成局部供血不足。用药部位红肿,严重是出现炎性溃疡,导致病人承受极剧的疼痛。静脉炎的中医发病机理有气滞血瘀,毒留滞于血脉,引发经络气血运行闭阻,预防主要是清湿热、化瘀血。如冷露凉消散是黄芩、黄柏、大黄、姜黄、白芷等构成。能够清泄湿热,散结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同时渗透性强,见效快,药性中和,操作方便等优点。与TDP治疗器配合作用,能够出现协同治疗效果[4]。
【参考文献】
[1]杜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2(8):52-53.
[2]郑芝芬,蔡学联,陈爱初等.我院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中实行分层级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2,44(2):122-123.
[3]吴显和,赵世英,魏昭崇.化疗患者静脉系统保护[J].实用护理杂志,
2013,18(4):44-45.
[4]曹仲茹,吴蓬.三种方法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7,22(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