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坐骨穴”治愈慢性坐骨神经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针灸“坐骨穴”治愈慢性坐骨神经1例

林正道

林正道(香港九龍長沙湾新华医舘)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8-0955-01

坐骨穴为患者第五腰椎棘突上中央右旁开2寸处,按压可引起向下肢胆经通路放射痛。笔者釆用该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结果仅针灸三次即痊愈了,操作简单,痊愈快,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患者男张XX,63岁,15年前北上惠州办厂时,曾发生过一次腰腿痛,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痊愈。这次因锻炼身体下操场打网球,偶然用右脚踢走了一粒外来球,因用力过猛,结果当晚就开始腰腿痛,因怕针灸不敢去看医生,结果痛了一个多月。严重时痛至无法入睡,甚至眼泪也掉下来。疼痛为腰骶部、臀部,向右大腿外侧中部、小腿后外侧放射至丘虚、足外侧,于2009年7月14日就诊。

检查:患者俯卧位,笔者用拇指按压L3.L4.L5.S1双侧左右椎旁,结果发现.L5/S1右椎旁疼痛最敏感;按压上述阿是穴(下统称叫它做“坐骨穴”〈虚名〉)即患侧第五腰椎棘突上中央右旁开2寸处,可产生触电样向腰骶部、臀部、右环跳、大腿外侧风市、小腿后外侧的阳陵泉、悬锺、丘虚等胆经通路放射:腰前屈、后仰、侧弯受限,咳嗽,大便,活动,走路疼痛加重:睡软床疼痛加重,睡硬板床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加强试验阳性;经X光证实L5/S1右椎间盘突出,诊断为右根性胆经型坐骨神经痛。

2治疗方法

取穴针灸:取患侧“坐骨穴”,患者俯卧位。患侧第五腰椎棘突上中央右旁开2寸处,用拇指面按压,稍用力会产生向右胆经沿线放射痛的部位是穴。用炭笔做记号,消毒后用0.3mm×40mm的无菌针灸针,指切进针法垂直刺入,缓慢进针,边进针边留意针感。当患者有触电样并沿瞻经通路放射时,立即停针,然后稍微向上提离针尖、停止触电样反应后留针。针刺深度0.8-1.2寸左右。

以上针刺隔2天1次,平补平泻,留针25-30min。若无触电样反应,必须持针上下左右寻找,小幅度提插,直到患者有触电样放射时为止。

在留针期间用约0.4cm×5cm×7cm姜片,牙签穿孔,上放长1.5cm,直径约1.5cm艾节并点燃,在针刺的穴位周围及L5/S1的上下进行游动性隔姜灸,最后当艾节燃完后,用那片温热的姜片进行推拿,直到该局部皮肤发热、发红为止。

3治疗结果

第一次针灸后,疼痛有所减轻,患者感到轻松.、舒服;第二次针灸以后,患者白天腰骶、臀部、大腿外侧面的坐骨神经都不痛了,但夜晚腰骶、臀部感到酸痛,而且有时甚为厉害,但不引起坐骨神经痛;第三次针灸后,腰骶、臀部疼痛全部消失。本来患者怕夜晚再疼痛,要求给止痛药以防万一。结果第二天电询时知道,止痛药他没有用,患者说“都不痛了,吃它干什么!”

经过上述三次的针灸治疗后,患者的右侧腰骶、臀部及右大腿外侧胆经沿线的坐骨神经痛全部消失了;腰前屈、后仰、侧弯不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了正常的活动功能。休息一星期后,患者又下球场打网球去了,每个星期约打3-4场,每场半小时至一个多小时,至今两年多了未见复发,诊断为痊愈。

4讨论

引起坐骨神经痛主要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压逼坐骨神经根所造成的,已是多数学者所公认的事实。据此,西医即在椎间盘突出处进行手术或封闭疗法获得疗效。中医理论认为坐骨神经痛主要与跌仆闪挫、损伤经络、气血淤滞或感受寒湿之邪、痹阻经络有关,属于“腰痛”、“痹症”范畴。故气血淤滞,经气不利,不通则痛为其基本病理。而理气通络,活血祛瘀,以达通则不痛为其主要的治疗原则。用针灸疗法可获得疗效,且长期疗效并不逊于西医的手术疗法,故深受患者欢迎。

“坐骨穴”下有坐骨神经通过,故按压时有触电样向下肢放射,针灸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但治疗时与普通常规疗有所不同,主要是针灸范围局限在患侧病灶处,且不需要针灸胆经沿线的环跳、风市、阳陵泉、丘虚等穴位,即治愈这位慢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操作简单,痊愈快,且有意想不到的医疗效果,与如下有关:

(1)近治作用;“坐骨穴”位置不在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而是在第二侧线内,距离第一侧线外0.5寸处,所以不是十二经正穴,而是阿是穴。它位置正好在L5/S1之间突出的椎间盘及其受压神经根的痛点处(病灶),针刺正好插在病灶上,起近治作用。从治疗效果看,对这位慢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疗效非常满意!

(2)放射感;所谓的放射感,指的是针灸时强刺激使患者产生向下肢触电样放射的一种疼痛的感觉,是强得气的表现。强得气可提高疗效,《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所训,目的指在于提高疗效。经验指出“针灸时如果患者出现强烈的酸、胀、麻感,并向下肢放射者,其疗效优于只有局部的针感而无下肢放射者”[1],因此,放射感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例针刺不但产生放射感,而且放射感产生的部位正好是在椎间盘突出处及其受压的神经根,故强得气,除了直接作用于突出的椎间盘和受压的神经根外,同时也随经作用于下行的坐骨神经,使之沿右胆经通道产生触电样放射感。气为血帅,气行血行,因此,促进受损的椎间盘、神经根、坐骨神经及周围组织的气血运行、活血化瘀,从而达到了理气通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3)隔姜灸推拿:隔姜灸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祛瘀,对局部有消除水肿,减少疼痛作用。而推拿具有柔筋、理筋整复作用,同时有活利关节、松懈粘连、防止变性,纠正解剖位置异常状态的作用[2],可有效地解除或减少突出物对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压迫,从而消除或减少突出物引起的疼痛,对坐骨神经痛起到有效的协同治疗作用。

应该说明的是:笔者只治疗过这一例,经验不足。针剌“坐骨穴”不但可治愈胆经型坐骨神经痛,而且根据试验把针尖相对向内(脊椎方向)移位约1CM左右,更可触及到太阳膀胱经型坐骨神经,使之产生触电样向大腿后面中央放射过委中至足跟昆仑,据理也可以治愈膀型的坐骨神经痛,但笔者只发现而未曾治疗过,抛砖引玉,请同道验之。

参考文献

[1]唐华生.循经取穴治疗腰椎间椎盘突出症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8);584-585

[2]彭科志.向开维.崔瑾.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12).894-896